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预算绩效监督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提质增效

■ 宋海标 (江西)

近年来,江西省永修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安排部署,不断深化参与式预算监督,积极将预算监督内容从预算审查监督向预算绩效监督纵深推进,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及“有评估、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监督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了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由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具体负责预算绩效监督工作,明确预算绩效监督工作职责和人员。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预算绩效评价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名,负责全县财政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相关工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将预算绩效管理列入县级部门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谁用款,谁负责”的责任主体,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永修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实施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县级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等,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明确绩效监督目标和重点

一是明确监督目标。要求预算编制有绩效目标,所有部门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时一并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并对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在部门预算审查时重点关注。二是加强审核。县财政部门积极加强绩效目标审核,落实股室责任,将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审核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应股室,对于单位绩效目标编制不规范、不合理、不完整的要求单位进行修改、完善,审核合格后形成最终确认。基本实现了预算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 “四同步”。三是完善评价指标。要求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联系实际,大胆创新,认真制定符合永修实际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明确提出哪些方面资金使用需加大投入,哪些方面资金使用应该退出,起到资金安排“指挥棒”作用。对绩效目标编制不明确、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

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和科学评价

一是落实绩效运行常态化监控。预算安排严格落实《永修县县级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建立了以预算部门、单位自行监控为先导,财政部门重点监控为终端的绩效监控模式。2023年开展了3次绩效运行监控,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预算执行,提出建议意见,督促单位及时整改。县财政局在单位自行监控的基础上选择6个项目开展了重点绩效监控。二是加强沟通协作。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注重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确定监控重点和重点评价项目前,财政部门会积极主动征求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意见并认真吸纳。三是科学组织重点评价。坚持单位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评价“两手抓”,严把绩效评价质量关。在预算单位自评的基础上,选择社会关注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工作,项目类型涵盖PPP项目、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由县财政局牵头组织,在部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实施。

注重绩效评价成果使用

应用好绩效评价结果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加强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预算绩效监督结果的应用,在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监督向政策完善拓展的同时,将预算绩效监督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狠抓绩效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二是加大评价结果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要求财政部门根据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向社会大众及时主动公布绩效评价结果报告,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县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三是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优化预算安排。将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一些不需要、不必要安排的预算予以删除、调减。比如,2022年,县财政收回绩效较低的财政沉淀资金2.6亿元;2023年,对第三方绩效评价结果明细表中评价得分80分以下的县公安局天网工程建设和维护服务项目,在年度预算中扣减项目经费30 万元;根据项目绩效监控结果,在2023年预算经费中扣减县行政审批局单位施工图审查服务费项目经费150万元。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