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史海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与代表报的不了情缘

张广友 安徽省萧县人大常委会

我是2007年由安徽省萧县副县长转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从那时起,我就和《人民代表报》结了缘。

初到人大常委会,我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性质及其任务认识是不足的,认为人大工作就是开开会,举举手,走一走,看一看,到人大工作可以轻松一下了。一日,办公室工作人员将油墨飘香的《人民代表报》分发给我,我便拿起报纸先浏览了一遍标题,然后逐篇精读起来。当我读到人大,特别是县级人大的设置、职能、任务时,我感到这些要求与我初进人大时的想法不一样。于是,从这份报纸中,我读出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也闻到了人大工作的味道。

我到县人大常委会后,按照工作安排,负责联系财政经济工作,包括县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以及商业、供销、经贸等部门。接到分工,我起初觉得这没什么难的,都是我在县政府分管过的工作。谁知,在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对财经工作等进行分类监督,并把采取的一系列监督清单和要求摆在我面前时,我顿时觉得和在县政府分管工作时的要求不一样。特别是在对各项财经工作实施监督上我感到有不少新学问,然而,这门学问从哪里学?我看着桌子上的《人民代表报》,顿时喜出望外,这不就是一份集法律性、政策性、专业性、可读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报纸嘛!我一张一张地翻阅,特别是报纸3版理论与实践版的文章,许多不懂的问题不知如何开展的工作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我特别留意阅读了一些关于财经审计监督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找到了工作方向。

《人民代表报》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位良师,从2007年直到我退休前,我一直把她作为开展人大工作的教科书来对待,勤学习,多运用。当我不知如何使县人大财经审计监督见实效时,我从中学到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些做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些经验,并有效指导了我的工作。报纸如书,读多了,自然就有写文章的冲动,于是,我在读报用报后,结合人大工作实践,向《人民代表报》《江淮法治》《安徽人大通讯》以及《宿州人大》等报刊投送人大工作理论文章,通讯及文学类作品,有近百篇被刊用。与此同时,我把《人民代表报》作为老师,把《人民代表报》的编辑作为文友,不断交流请教。在掌握大量创作素材后,我写出了《督与思》一书,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孟富林亲自作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对此书题词鼓励。经过多方审查后,我的作品由《大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20余万字,以随笔形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宣传了人大制度,尤其是在县人大代表中反响较好。我认为,如果不是《人民代表报》这个启蒙老师的引导,我是学不到人大工作的学问的,也写不出《督与思》这部作品。

如今我已退休,但我依旧对《人民代表报》有不舍之情,我一直坚持订阅《人民代表报》,并向《人民代表报》投稿。对我来说,《人民代表报》像漫漫长夜里的一盏明灯,像茫茫沙漠里的一块绿洲,像浩瀚大海上的灯塔,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生,我与《人民代表报》的情缘也将继续下去,如影随形。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