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倾听助力乡村振兴乐章的人大强音

(上接第一版)

魏家村同样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支撑乏力。对此,姚明华组织村“两委”班子对到期河滩地进行拍卖竞标,筹得发展资金200余万元。同时,他积极扩大养牛合作社的能繁母牛规模,并引进黑冬麦种植企业和技术,填补冬季种植空白,让参与的农民每亩地增收500元以上;协调邮储银行等开展“全村信用授信”低息贷款业务,解决村民资金需求200余万元,为壮大集体经济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高岭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广林和队员李慎凯、赵仁海家庭负担都很重,但他们仍全身心投入到高岭地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中。驻村以来,他们积极协调资金290万元新建了3栋蓝莓暖棚,黑猪养殖项目得到落实,村集体增加收入23.2万元。目前,黑猪养殖项目存栏最多2000头,投资在600万元左右。待时机成熟后,公司将与村民开展合作养殖,由村民养殖,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及饲料,出栏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同时,他们引导村民购买构树苗和食叶草种子,开展牧草种植实验,探索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积极推介先进的双株种植玉米新模式,玉米增产30%至55%,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强音激扬着悠悠乡愁的诗意情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绘制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农村图景。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乡愁变得可感可知。

大桥通了、路灯亮了、文化广场修了、防洪堤筑上了、村路更多了、电子阅览室建完了,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帮助解决了大家伙的看病难、孩子上学难、运输货物难……在曾经三面环江、交通闭塞的高岭地村,村民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高岭地村的变迁,须从浑江大桥说起。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聚焦村民最紧迫的交通不畅状况,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作了汇报,常委会领导随即带领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协调有关部门投资3092万元修建了浑江大桥,如今高岭地浑江大桥已然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乡亲们形象地称之为便民桥、兴村富民桥。

一桥飞跃贯通康庄大道。集中维修95盏太阳能路灯;为五保户、低保户送来价值51500元的常用药品;协调资金200多万元,修建了1.1千米防洪堤和两条总计2.3千米道路;申请了“思源·云图书馆”,建立了村民电子阅览室……对比今昔高岭地,乡亲们说不完、唠不尽。

高岭地的变迁是各帮扶村的缩影,也是饱含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干部心血汗水的工作答卷。

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推进北毛祁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建设……董晓华注重用“群众身边事”解读“国家大政策”、用“身边小故事”阐明“奋斗大道理”。

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题、利用“美丽宜居村”项目建设经费整修农田作业路、依托村企联建为村民解决就业难题、与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白内障义诊进村活动……白净将党的温暖传导至乡亲们的心坎里。

加快村屯环境整治、建起村文化墙、优化村里路况……姚明华主动同上级职能部门对接,利用10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实施魏家村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四大工程建设。魏家村也获得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先进村”称号,并入选辽宁省美丽宜居村创建名单。

……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是人大的履职所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年底召开的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集中力量开展“八大攻坚”,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全会强调,“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担当,在农业强省建设上聚力攻坚”。

回音嘹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辽沈乐章中,韵律鲜明的人大强音在希望的田野、美丽的乡村,汇作鼓舞父老乡亲的共同富裕“交响乐”。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