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于志会:

让“土坷垃”里长出“金豆豆”

■ 本报通讯员 张 磊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谁能想到,这衰草丛生的荒坡坡也能成为生金产银的金窝窝,这其貌不扬的土坷垃也能长出让人幸福的金豆豆。”谈起近几年来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伙房村的村民丁雪峰等人一脸喜悦。“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过得有奔头,这必须得感谢人大代表于志会,他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那里的云,白得像棉花垛,白云下有人唱着牧歌;那里的水,掬起来就能喝,清冽冽绕着村庄流过;那里的人,朴实热情好客,用勤劳和智慧开创着幸福生活。在巴林左旗,有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人,他大力发展产业带活一方经济,他心怀大爱回馈家乡父老,他始终牢记职责为百姓代言……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于志会。

2023年,刚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的于志会忙着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他先后参加了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绿色矿山建设情况视察、巴林左旗人民法院开放月活动、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巴林左旗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等。作为土生土长的巴林左旗人,于志会准备为左旗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群众蹚出一条产业破局之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如何让当地留守人员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成了于志会的牵挂。于志会在走访中发现花加拉嘎乡伙房村有山杏生态林,多年来一直是粗放经营,以售卖杏核为主,有时赶上干旱或者大风天气,甚至颗粒无收。怎么样把这满山的杏树林变成群众增收的致富林,于志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让土坷垃里长出金豆豆,于志会不断深入调研。代表接待日,他就以群众为师,问策于民;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活动,他也积极参加,从中寻找破局之路。于志会利用代表联络站,接待了巴林左旗井子沟村、伙房村基层群众,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经过不断地精心打磨,于志会在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推动全区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合理发展农村零散养殖(牛羊)的建议》。他本人投资200余万元,成立了赤峰市中实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把山杏林嫁接为可以采摘食用的珍珠油杏果木经济林。试验成功后,他无偿向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带动更多农户发展这一富民产业。

在于志会助推下,巴林左旗山杏林种植逐步发展,产业的发展先后带动当地劳动力40余人就业,每年为这些家庭增收3万余元。同年,于志会向花加拉嘎乡“花储银行”项目捐赠价值4万余元的花卉和种苗,为伙房村捐赠10万元,用真金白银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群众选我当代表,就是希望我能真正为群众说话,否则就辜负了群众的期望。”于志会说。对他来说,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托付。他始终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人民代言。2024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召开,于志会再次聚焦民生实事,先后向大会提出《关于治理中小学门口交通拥堵的建议》和《关于加大残疾人关爱力度,提升弱势群体幸福指数的建议》。他还就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进行了审议发言,得到自治区、市两级林草部门高度重视,推动地方政府实施了文冠果丰产园和示范园项目,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结实率,真正发挥了文冠果在木本油料产业中的作用。一件件意见建议,着眼点都是发展,落脚点都是民生,传递了基层群众呼声,回应了群众期盼。

于志会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不仅成就了蒸蒸日上的事业,更收获了群众举手称赞的口碑。展望未来,于志会表示,他将不断践行“竭尽所能为民办事、为民发声,不辜负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诺言,做群众可信、可靠的代言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