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罗建萍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彝乡名医”,再到县人大代表,身份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肩上责任的自我加码。但无论是“行医人”还是“代言人”,他都始终恪守“仁心、仁术、尽力、尽智”的信条。他,就是云南省姚安县人大代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章体斌。
扎根祖国西南边陲多年,章体斌始终把立足本职工作,关注民生作为他的“头等大事”。章体斌翻山越岭,走基层、跑农村,理清了全县基层医疗状况,针对县乡医院普遍存在医疗水平低下的问题,章体斌在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扎实推进姚安县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办理。在医院支持下,章体斌主持并带领科室人员把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医学科建成了省级重点专科,卒中中心通过省级验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他深入山区乡镇和村庄开展爱心义诊、健康知识讲座40余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口开展传帮带活动,尽其所能为基层医务人员传授专业技能,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1991年大理医学院毕业后,章体斌就一直在姚安县人民医院工作,总是身处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临床一线。章体斌善于钻研,瞄准急诊、重症学科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关注学术科研动向。他依托工作实际,精心调研,针对基层应急能力和传统医学薄弱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及专业队伍建设培训的建议》和《关于推进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在有关部门推动下,建议得以迅速办理,姚安县医疗机构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推行精准医疗方案,不断推进学科发展,将“彝乡名医工作室”建设成技术传承、特色服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平台,带动了姚安县医院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后备人才,让工作室成为出成果、出人才的摇篮。
章体斌还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呼吸机治疗提高班进修学习,对急诊内科、内科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学科带头人,章体斌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及各科室能力提升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发展医院新技术来满足病患的医疗服务需求,先后培养出在学术传承、学科建设、科研等方面起带头引领作用的青年业务骨干5人,他也被认定为 “彝乡名医”。
当选县人大代表后,章体斌深深认识到,履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恪守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把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作为自己的职责,用医者仁心和为民情怀书写着人大代表的担当。
章体斌积极参加“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定期到社区为居民检查身体、到偏远山区开展爱心义诊,把医疗专业知识与人大代表职责相结合,探访民情、倾听民声,为民疾呼、为民办事。每年召开人代会前夕,他会把倾听到的群众呼声及焦点问题,归纳整理并做好调查研究,通过代表议案建议的形式为群众建言献策。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章体斌针对医疗设备陈旧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先后提出了多件专业性、操作性、前瞻性很强的议案建议,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