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代表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媒体问政“问”出了什么

■ 本报记者 李艳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怎样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推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和“操心事”中得以真切而生动的彰显?这是各级人大开展代表工作的一道“必答题”。就此题,麒麟区人大常委会自主作答,持续两年实施“人大代表代你问”媒体问政活动,走出了一条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特色化之路。这个特色化之路的“特”字,就体现在麒麟区人大精心打造的一个“咬合度”较高的链条上——问政现场代表提问、媒体追问、观众加问,被问政对象针对提问,对应回答,并就“能不能办、怎么办、何时办、何时结”作出承诺,之后人大跟踪问效、将结果公开反馈。

纵观麒麟人大媒体问政,“问”出了代表的责任感,“问”出了政府部门的压力感,“问”出了社会公众对人大制度的“亲和感”,同时也“问”出了经验和启示,那就是惟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方可在“微”处开阔眼界、找好切口、总结规律,在渐进式的“调适”中打造散发着本土气息的履职范式,不断彰显人大制度旺盛的生命力。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