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李龙倜:

医养结合推动解决“老”问题

■ 本报记者 李艳龙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龙倜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

88岁的张爷爷有两个孩子,自老伴去世后,他的养老问题就成了一家人的难题。儿女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探望和照顾父亲的时间少之又少。据张爷爷介绍,在他84岁时,女儿经常通过点外卖解决他的吃饭问题,社区定时有工作人员来帮忙做家务,儿子还在他的房间里安装了带有报警功能的监控器。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天早上,张爷爷刚起床就感到一阵眩晕,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强忍着疼痛拨打了120。自那次住院后,张爷爷的儿子思虑再三,将父亲送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该机构为张爷爷制定了个性化照护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慢病管理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张爷爷的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每天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到花园里散步,到鱼池边喂鱼,与艺术团的伙伴们一起打八段锦、跳舞……

“从目前看,像张爷爷这样需要精心照护的老年人比比皆是!” 李龙倜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对此形势,党中央已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12月31日,民政部等1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系列措施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 李龙倜给出了一把解题的“钥匙”。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医养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政策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城乡医养结合资源不均衡、医养结合成本和花费较高、专业人才短缺等普遍性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对于养老这个“老”问题,李龙倜有自己的“新”思考——

一是进一步加大“医-康-养”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制度,积极将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保障需求有效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加快区域级康养医疗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区域内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开展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统一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效率和水准,推动医养模式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三是加大基层医养结合投入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医养结合差距,促进城乡医养结合资源不断趋于平衡。四是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探索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低龄积时间、高龄兑服务,倡导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降低养老成本,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五是全面普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减轻财政负担及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六是强化对医养结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依托专业的医疗培训机构,加大对医养结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覆盖面和培训力度,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真正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安享有品质的幸福晚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