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费润华
“监控谁来装?设备谁来管?影像谁来看?”“还是要呼吁立法,建议安装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一定要审批。”……这天,一场关于摄像头能不能装的社区治理协商议事座谈会在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信息采集点进行,宝山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律师以及物业公司代表各抒己见。
像这样的“汇民意、解民需、护民生”活动,已经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的工作举措。
汇民意
“两个全覆盖”拓宽征询面
2023年4月,家住宝山区宝山六村的汪女士反映,她所住楼房对面有居民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正好对着她家阳台,因担心隐私被侵犯,她希望小区居委会能协调拆除。此前,该小区就有很多居民因为自家车辆多次被高空抛物毁损,为查祸首自行在窗外安装摄像头。小区居委会多次协调无果,事件矛盾不断升级,在摄像头“能装”与“不能装”之间引发媒体关注。
宝山区仲裁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到群众呼声,组织人大代表第一时间开展舆情研判,在下设的友谊路街道信息采集点全程参与此次“摄像头”舆情处理工作。并结合社区治理发展的需求,在充分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后,于2023年4月19日向市人大常委会递交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23—2027年)立项建议征集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公共场所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安装和使用管理工作进行立项调研,待条件成熟时,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
如何保证及时听到基层的声音?如何让“摄像头”事件类的舆情更快被发现、更快被解决?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代表性强的机制是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关键所在。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了“两个全覆盖”的立法信息采集体系。一是“人大、人社、司法”三个条线街镇立法信息采集点全覆盖。目前设立的57个立法信息采集点中,人社系统14个,司法系统12个,人大系统“1+N”体系构架31个。二是“人大代表”全覆盖。联系点在宝山区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统筹安排全区358名区人大代表作为联系点的立法信息员。每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全年立法项目中,邀请每位区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专业以及兴趣点,至少选择参与两部法律法规草案的征询意见活动,在立法意见征询中发挥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弥补联系点自身工作面不宽的局限,形成从自身领域意见征询拓展到更大社会面意见征询的突破。
解民需
建立群众对法律真管用的感知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不仅仅处于立法环节,宣传普法同样重要。
“要建立起群众对法律法规用得着、真管用的切身感知。”联系点负责人,宝山区人大代表、区人大法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吴国芳表示。
2023年3月,华能城市社区的中心花园人群熙攘。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志愿者们被居民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各自的“急难愁”。“我退休后给单位做保洁,但对方不跟我签劳动合同,是否违法?”“我儿媳妇怀孕了,单位叫她辞职怎么办?”……一个个急迫的提问,道出了群众最关心的生活难题。志愿者们耐心地介绍法律条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法律法规,举出实际案例让居民对仲裁判决有更明确的法律预期,将便捷可及的法律服务一路输送至群众“家门口”。
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影响力,延伸工作触角,在全市率先探索街镇级仲裁工作站,让更多劳动者在社区开庭维权。企业和群众通过旁听案件审理,在一个个生动案例中加深了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认知。
护民生
融合双重身份做强服务功能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现有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上海市人社条线设立的唯一一家基层立法联系点。
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致力于融合双重身份,发挥专业优势,做强服务功能。联系点依托“公信仲裁”服务品牌,每年都会开展“普法送建议”特色活动,针对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的企业违法用工行为提出仲裁建议,督促企业依法用工,助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辛苦你们特地上门指导,真是太及时、太贴心了。我们一定依法用工,只有员工和企业团结一心,企业才能越做越大。”2023年3月5日,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员来到某护理服务企业,上门为企业送仲裁建议书。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人事、法务都对仲裁员表示了感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自2023年3月1日《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正式公布后,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层立法联系点主动邀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进行解读,培训工作人员更好地促进就业、服务民生。宝山区人社局下属相关事业单位及科室近百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自成立以来,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参与31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收集反馈意见建议814条,其中108条被不同程度采纳;2023年发送仲裁建议书60份,为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渠道,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