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围绕“1+9+9”代表培训学习新机制,通过探索党建引领业务工作新路径,做实“人大代表履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文章。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把建设专业人大代表之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按照“一家(站、室)多用、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呼和浩特市马头琴制作技艺展示馆,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大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在代表工作室除了开展学习宣讲、建言督政、联系群众等系列活动外,还能身临其境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怎样更好面向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这是部分市人大代表反映的困惑。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以“联建共建、共享整合”作为破题之策,打破传统对口部门的惯性思维,如市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主动对接呼和浩特城市展示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实践活动,拓展人大代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履职思路。同时,借助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优质的培训资源,建成用好三级人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堂”平台。
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是今年呼和浩特市委的重点工作。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创共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落实等情况深入开展调研,切实找准推进工作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同时,组织和动员人大代表以“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为契机,广泛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等法规宣讲,传递民族团结之声,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积极整合各领域人大代表资源,建立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们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职,推进民生服务,促进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