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阚秋爽
“通过‘二次’测评、‘二次’审议、‘二次’监督,使人大监督增强了连续性,增强了针对性。”近日,江苏省仪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对运用“二次+” 工作法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所取得的效果表示充分肯定。
2023年年底,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在对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时,五部门工作中的两项测评结果为“不满意”。针对测评结果,仪征市人大常委会采用“二次测评”的方式,于今年5月围绕城区交通秩序管理整改工作再次开展满意度测评。
“通过二次测评让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明确工作计划、整改责任和时间节点,形成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综合交通规划、停车管理方面问题的解决,达到了改进工作的初衷。”在二次测评的推动下,仅半年时间,仪征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各类文件便陆续出台,智慧停车项目方案初步形成,市民的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专项工作整改情况报告综合得分87.10分,关于城区停车资源规划、建设、管理专项工作整改情况报告综合得分93.55分,测评结果分别为满意和非常满意……”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整改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诉源治理是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仪征市人大常委会以开展诉源治理监督为切口,立足将矛盾化解在先,让纠纷止步诉前,在2023年专题听取市人民法院关于诉源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后,针对群众所反映的矛盾预警不够、诉讼与调解对接流程不畅等问题,起草《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决议》,以规范性文件形式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围绕该决议贯彻阶段的可操作性,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程序,通过邀请上级人大指导、吸纳专业代表组意见、组织部门评估论证,为决议形成构筑起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两次充分的审议,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在江苏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决议》,进一步提升了诉源治理工作的执行刚性,同时,还协同“一府两院”动员部署,明晰实施要求、明确主体责任、强调考核督导,要求从法治政府建设、打造“一站式”解纷体系、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快形成党委统揽全局、“一府两院”压实责任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为守好法治仪征前哨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期,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将重点放到“二次监督”,对2023年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执行、乡村规划管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同时,围绕“一老一小”关爱保护,计划从2018年至2022年的三项工作中精心挑选议题,重新找准“小切口”,通过对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课后延时服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监督,着力促进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病有良医。
“我们不能贪大求全,要按照‘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坚持重点议题统筹推进、热点议题积极跟进、难点议题循序渐进,一年一个主题再次跟踪监督,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仪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仲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