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望闻问切”勤履职 “靶向施治”献良方

——记山东省德州市人大代表张士森

张士森(左)到群众家中走访

■ 本报通讯员 李蒙蒙 耿金生

心怀行医济世的职业理想,肩负“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山东省德州市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宁津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士森,把医生本职与代表履职相结合,把每一次坐诊当作倾听民声民意的机会,聚焦基层群众就医难点痛点,“靶向施治”屡献良方,赢得群众的好评。

作为人大代表,既要立足代表作用发挥,建言出力,又要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作为宁津县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张士森带领团队在全省县级医院实现最早一批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脑血栓介入取栓等技术。

基层行医几十年,张士森每天都与病患打交道,他敏锐地感知到基层病患人群的疾苦和需求。2017年的一天,一名群众在县人民医院就诊时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这时恰逢张士森经过现场,发现病人呼吸、心跳全无,经验丰富的他凭直觉认为病人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对其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并迅速组织抢救。因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但张士森仍然眉头紧皱,他想到那些远离县城居住的群众,如果遇到类似急症能否得到及时的诊断、科学的救治。于是,他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大量调研,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的建议》《关于在德州市推广“心电一张网”建设的建议》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2018年,宁津县在乡镇卫生院(室)及公共场所布置了心电图机和急救设备,并于2023年建成全国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首家试点单位。张士森发挥宁津县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牵头组织4期覆盖1000余人的培训班,并反复试验攻克了远程影像的技术难点、打通了远程急救的堵点。

截至目前,宁津县“心电一张网”系统铺设基层心电站点327家,共远程会诊111701人次,1000多名急性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宁津县域心梗死亡率由10%降到2%以下。

“作为人大代表,就要做百姓心声的倾听者和代言人!”人代会闭会期间,张士森不断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他结合坐诊时间制定了接待群众配档表,在医院坐诊时既能为群众诊断病情,又能听取群众所需所盼;在医院、书店等人流量大的场所设置“代表信箱”收集社情民意;组织本专业小组人大代表下乡义诊、送医上门、服务病患;牵头医院各科室下基层举办健康专题讲座,在科普健康知识的同时发放服务群众连心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部分尿毒症患者通过“连心卡”向张士森吐露心声:“尿毒症治疗次数多、费用大,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张士森了解情况后,提出《关于实施公益免费透析项目的建议》,并全力推动该建议的落实。该建议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宁津县每年拿出300万元为尿毒症患者进行免费透析。

张士森积极发挥代表纽带作用,将群众在“代表信箱”和“代表之家”联系活动中反映比较强烈的排队烦、入院难等问题整理后,联系卫健局、医疗保障局等部门,优化群众就医和住院模式,高标准推出“上车即入院”、先诊疗后付费、“床旁结算”等十余项便民服务模式,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已到,大大缩短了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时间,并改变之前“先交钱、后治病”和“手中无钱难住院”的困境,使患者获得安心就医的服务。担任市人大代表8年来,张士森共参与开展联系群众活动8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2000余条,为群众办理实事100余件,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张士森说:“作为一名基层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守医者仁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苦练‘望闻问切’基本功,当好群众和政府的‘连心桥’,用心、用情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宁。”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