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违规借调、过度借调画上“休止符”
■ 张艳晓
“借调”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原是为补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不足,但在施行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各级机关会从下级单位借调人员来“搭把手、充实力”,而基层公务员也想去上级单位“长经验、提能力”,双方合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原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但若“滥用借调”“随意借调”甚至“长期霸占”“据为己用”便会催生许多问题与危害,不仅让借调干部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处境,还会让借调成为占用基层资源的“得利帮凶”。
众所周知,基层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的工作繁杂琐碎。要想把上级的精神真真切切贯彻到基层,就需要基层的党员干部当好服务好群众的“绣花针”,基层工作更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一旦借调变得越来越随意,就容易造成基层干部队伍梯次培养出现“空心化”现象,让一些乡镇等基层单位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成为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一大源头,因此违规借调在基层干群中是备受诟病。
为基层减负亦是赋能!相关部门要将借调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做到按需借调、按时归还。只有给违规借调、过度借调画上“休止符”,才能真正走出“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据红网)
规范公务接待 也是为基层减负
■ 静 子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转变职能,加强对内对外交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跨地区、跨级别、跨部门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务接待随之呈现要求高、任务重、数量多等新特点新变化。在此背景下,不少基层迎检成为基层干部“不能承受的工作之重”:针对食品安全、防汛减灾、耕地保护等几十项具体工作,“上级部门一年要来督查好几次”;每逢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大课题调研,某工业发达的乡镇必“被光顾”,接待任务亦接踵而至……由此看,公务接待不可“全盘否定”,亦不能“源源不绝”,必须把握适度原则。
从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同年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务接待逐渐有了清晰的纪律红线,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通过多元化的治理手段,基层公务接待必能做到有礼有节,从而有效缓解基层干部的“接待焦虑”,实现落实公务接待规定与提升公务接待效果的双赢。
(据《南方日报》)
增加优质产品供给 助“燃”暑期消费市场
■ 子房先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举办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有关情况。据初步统计,各地将在暑期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发放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助“燃”暑期消费市场。
暑期是一年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旅游旺季,大中小学生陆续放假,职工年休假也较为集中,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所谓好马配好鞍,如此火热的消费需求,更需优质的产品供给来匹配。
但观察以往的案例,有游客满怀期待出发,却发现“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各地景区卖一样的工艺品,商业气过浓,文化味不足,最后只能沦为“到此一游”。其实,在对待文化旅游的问题上,最需提防的是心急。很多长盛不衰、风靡世界的文化旅游项目,背后往往有对文化品牌的敬畏,同时还有对服务细节的追求。对于各地来说,还需要日复一日地深耕,才能对得起见识和品位不断提升的消费者。
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相信今年的暑期消费市场必将更加红火。(据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