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陈佳佳 陈卓兰
10年坚持,啃下交通“硬骨头”;一心为民,甘当乡村振兴“有心人”……广东省云浮市人大代表、云安区高村镇水美村党支部书记黄庆仁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为乡村“代言”,为发展“献策”。
十年坚持修路兴村
走进大金山下的水美村,映入眼帘的是新修的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门口,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点缀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从一条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到如今宽敞平整的村道,倾注了黄庆仁10年的心血。
10多年前,云安区高村镇水美村至下迳公路工程经立项批复投资建设,由于该项目涉及拆迁用地、路程长、外出人口多等问题,加上部分村民因认识不足多次阻挠工程施工,导致工程几次停工协调。为此,黄庆仁多次辗转外地发动乡贤们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持续推进水美村公路完成水泥路面铺设。最终,这条“烦心路”成为焕然一新的“舒心路”。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黄庆仁便把修路、架桥、建水陂当作心头大事。
省道S538线(云城城北至高村圩镇路段)是群众往来高村镇的主要通道,也是多个行政村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该路段弯多路陡,时有交通事故发生,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推进道路提升改造成为群众的急切期盼。针对上述问题,黄庆仁多次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听取建议,经过反复斟酌,提出《关于对省道S538线云城城北至高村路段实施“裁弯取直拓宽”工程的建议》,从畅通乡村振兴运输动脉,缓解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
全力助推“头号工程”
当前,广东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身为基层人大代表如何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及“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在高村镇落实落地?黄庆仁把它当作履职路上的重要课题。
黄庆仁充分发挥高村镇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文旅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美丽镇村、“金山云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每到周末,总有一辆辆越野车驰骋在山路上,成为我们镇乡村旅游独特的风景线,目前已吸引众多越野车爱好者前来游玩体验,持续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到越野车基地,黄庆仁兴奋地说。
在参加代表小组的各项视察调研活动中,黄庆仁发现,“部分村子有项目没有地,部分村子有大量闲置土地。”通过认真思考,他逐步认识到实行耕地合理退出和调整机制是当前推进“百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黄庆仁提出《关于探索实行耕地合理调整和退出机制的建议》,建议探索实行耕地合理调整和退出机制,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黄庆仁凭借“百千万工程”这股“东风”,推动水美村约100公顷闲置地转化为高村镇的重点村镇产业,有效解决了村民就业难、收入少等问题,同时,黄庆仁将鱼塘合理外包,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来源,为大家带来了实惠。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黄庆仁尽心尽责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人代会和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黄庆仁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倡议,走家入户分发倡议书,带动群众“认种、认养、认捐一棵树”,共建绿美乡村,目前已在多个自然村种下1000多棵树。
黄庆仁经常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主动联系群众,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互动,帮助群众解决“闹心事”“堵心事”。他先后主导修建水陂,完善村镇污水处理系统;推进县道路灯修设,保证村民群众夜晚出行安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黄庆仁表示,作为人大代表,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要尽己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接下来,他将紧密结合高村镇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倾听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绿美生态建设,继续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