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监督方式 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效

■ 何 林 邓超伍 (四川)

近年来,四川省仪陇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决策部署,扎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聚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效。

抓制度促规范 夯实监督基础

制度建设是履行好国有资产监督职责的基础条件。仪陇县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持续完善制度机制,确保监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仪陇县委出台《关于建立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明确报告方式、报告重点、审议程序、审议重点,为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全面开展、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首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监督办法,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五年规划,进一步细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体例、时间节点和监督重点等内容,建立起涵盖沟通协调、监督调研、报告审议、整改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流程,促进监督规范高效。同时,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每年按程序向县委报告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进展情况和主要工作安排,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抓创新促提质 增强监督力度

创新是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仪陇县人大常委会以促进监督提质增效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听取审议、视察调研等常规监督方式外,还不断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积极构建“人大+”监督工作模式,加强与纪检监察、财会、审计等监督的贯通协调,将多方监督贯穿到国有资产监督的各环节全过程,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建立“预算工委初步审议、各专委会联合审议、常委会集中审议”的监督工作格局,实现人大内部优势互补,有力保证审议结果。实行“线上+线下”双线监督模式,发挥预算联网监督作用,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保值增值、效益发挥等方面提出问题建议15条,助推政府“清家底”“明账簿”。

结合全县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规定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主要内容8项、专项报告主要内容10项,人大审议重点内容和参数指标15项,推动报告内容更优化、报告口径更规范,报告关注点也逐步由报清国资家底向报清国资核心功能作用和效益发挥情况拓展。

专业的事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专家小组和专业人大代表小组,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自然资源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增值保值。督促政府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纳入专项审计计划,借用审计力量摸清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审计结论提出意见建议23条,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审计后审议”的专业监督路子,更好助推政府管好用好人民共同财富。

抓跟踪促落实 提升监督成效

跟踪监督是人大监督的有效手段。仪陇县人大常委会以强化跟踪问效为落脚点,抓好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监督更有深度、更具质效。

通过调阅资料、听取汇报、随机抽查等方式,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审议意见、审计查出问题和各方面反映问题办理落实情况,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清单化管理模式,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将责任细化到部门单位、业务股室和直接责任人,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和期限,在6个月内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测评不满意的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的,列入常委会跟踪督办事项,直至问题销号清零。针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制度不全、效益不好等“硬骨头”问题,在届末还将开展专题询问,倒逼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破解,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