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姚振勇
一个个代表联络站,就是一条条“民情通道”。
在河南省濮阳县,人大代表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在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中,逐步让“小站点”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舞台”。
全县布局多点开花
一乡一站建设规范化
濮阳县人大常委会紧盯“建”和“融”两篇文章,在全县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22个、人大代表联络点20个,22个乡镇(办)均已实现“一乡一站”甚至“一乡多点”,全面形成覆盖全县、扎根基层的总体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布局代表联络站(点)时,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始终以接地气、有人气为目标,把代表联络站(点)建在群众聚集处、建在经济民生关键处,持续推进“站点”功能融合和功效拓展。比如,化工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助力制造业倍增——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深入制造业开发区和各乡镇问企需、解企忧;柳屯镇、户部寨镇、海通乡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便民服务中心,让代表联络站更有人气;子岸镇在辖区企业中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点,搭建好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为企业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服务。
为民办事落地有声
一站多制运行常态化
为实现代表联络站“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濮阳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做实代表联络站“管”和“用”的文章,在代表联络站实施“6+3”工作法,实现代表联络站(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濮阳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工作载体,实施示范点“五进”(进村委、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工作,推动代表联络站(点)与农村(社区)“四议两公开”有效衔接;在社区创建议事厅、建设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民意。特别是“双码双亮”制度的推行,多维度拓展了代表联络站功能内涵,以“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接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今年,我们出台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提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26年实现代表联络站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规范化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的目标。”濮阳县人大常委会选工委主任郑改民说。
阵地建设向新而行
一站一品彰显特色化
如今,濮阳县各代表联络站运行已基本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然而代表联络站建设并没有因此按下“暂停键”,而是向着进一步深化不断迈进。
22个乡镇根据各自工作特色,积极谋划“一站一品”,创新机制、亮出特色,全力打造具有濮阳县辨识度的代表联络站。比如,庆祖镇“拉呱石桌”、城关镇“联络站+”品牌、八公桥镇“双码双亮”、清河头乡“12341”工作法、梁庄镇“交办单”制度、渠村乡“电子书屋”,等等。并在该县教育局、卫健委、财政局建设3个国家机关联系代表工作站。
“两年来,庆祖镇召开了42次‘石桌会议’,收集社情民意180余条,帮助解决50多个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庆祖镇人大主席郭帅表示,“拉呱石桌”已成为人大代表深入听取民意、化解民怨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