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临沂市人大常委会14年持续助推沂州海棠产业高质量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李宝荣 徐希友

深秋的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景色美丽,充满了丰收和宁静的气息。

一大早,汤河镇人大负责人陈晓伟就来到金盛海棠基地。上任以来,他时常到基地看看海棠长势,问问群众有什么难处。

“这一地块有5多万株海棠,通过技术改良,预计一株能卖到二三十块钱,收入不低于100万元。”听着基地负责人刘宗钊的介绍,陈晓伟手里也不闲着,娴熟地拔掉身边几棵杂草。

2010年1月,临沂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命名沂州海棠为临沂市市花的决议,至此,自明清时期就有栽植历史的沂州海棠被正式确定为临沂市市花。14年来,沂州海棠由自栽自赏到形成产业,远销海内外,实现了栽植面积5万亩、产值10个亿,已成为沂州海棠种植核心区汤河镇的支柱产业,叫响了“中国海棠在沂州、沂州海棠在汤河”的品牌。在发展探索海棠产业的过程中,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职能,广泛发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为沂州海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建议:群众想干什么,就提什么

汤河镇地处汤河、沭河、祝丘河三河交汇,水系丰富,气候温和,适宜苗木花卉生长繁育。沂州木瓜曾在汤河镇旦彰街、前张庄、南新庄等村被大面积种植,并形成产业。

1995年后,曾经受市场欢迎的木瓜,遭遇寒流。河东区人大代表、旦彰街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允带领群众尝试以木瓜树为砧木,嫁接海棠花,发展花卉业。新嫁接的海棠开出的花更大、更艳丽、更耐寒抗冻,既可大面积种植用于绿化,又可作为盆景栽培观赏。海棠新品种的推出,既挽救了上万棵木瓜树,更挽救了木瓜产业,群众种植海棠新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临沂市河东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汤河镇代表团提交《关于大力发展沂州海棠的建议》后,历年的区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均提出发展“海棠”产业的建议。今年的人代会期间,收到发展沂州海棠的建议多达十几件。其中,区人大代表王妍提出《关于加大沂州海棠栽植厚度,为城市增彩增色的建议》,再次引起区人大常委会的关注。这份不足千字的建议,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加大沂州海棠栽植厚度,为城市增彩增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强化协调机制、加强保护治理、构建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建议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代表对沂州海棠产业发展助力城市建设的热切期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河东区人大常委会充分讨论建议的可行性后,将其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代表: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跟进到哪里

“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沂州木瓜改成海棠,群众没有嫁接技术,我们人大代表先学一步,再去带动身边的群众。”河东区人大代表、前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管其青说。

作为绿化观赏苗木,海棠苗木受建筑市场影响较大,近两年面临着苗木过剩、市场遇冷、风险较大的问题。汤河镇人大有关负责人陈晓伟和镇人大代表刘宗钊、管学营等人,及时分析市场行情,带领群众优化产业结构,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刘宗钊制定了主打销售盆花、盆景的策略,聘请专业电商团队运营。在代表们的带动下,汤河镇培训孵化出一批能自主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帮助农村青年通过电商实现创业梦想。目前,该镇开通50多个抖音直播号,海棠盆景一晚的交易量高达30万元。区人大代表诸葛绪钦创办合作社,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育种栽培加工一体化,带动周围几个村的海棠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当地海棠产业逐渐形成集“盆景栽培观赏、城市绿化苗木、海棠食用品、海棠观光游”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大:基层关注什么,就监督什么

2009年,首届海棠节在汤河镇成功举办。沂州海棠受到市花卉协会和盆景艺术家协会的高度评价,优秀海棠景观作品在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获得多个金奖。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临沂市花评选活动后,沂州海棠以绝对优势艳压群芳,成为市民深深喜爱的市花。“沂州海棠成为临沂市市花不是偶然。”聊起市花出炉的过程,汤河镇人大代表、沂州海棠产业园区负责人管其德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心之所至,皆为关切。临沂市每年三四月举办的市花展逐渐成为游客赏花惜春的重要节点,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临沂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课题组,对沂州海棠的情况展开调研,调研组认为,沂州海棠拥有自然性、文化性、民众性和地域性,是最具有辨识度的临沂景观符号,要以市花为载体,不断激发市民对城市的喜爱与认同,不断拓展市花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023年,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立足海棠产业链组建产业代表小组,将人大代表、合作社、种植户、专家、网红达人进行组合,制定代表联系帮扶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指导帮助合作社创新发展,助力海棠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每年制定监督计划时,临沂市人大常委会都会选择若干个涉及海棠产业领域的重大问题,用好用足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手段,保障贯彻实施,推动一批问题解决。

政府:代表建议什么,就办理什么

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沂州海棠栽植厚度,为城市增彩增色的建议》等建议交政府办理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将海棠产业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增长点这一关键,打造以沂州海棠为特色、苗木花卉产业为支撑的综合市场,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带动海棠产业核心区村集体平均增收20余万元,约3.5万农户人均增收1.5万元。

在社区(村居)建设中,临沂市引导群众在原有主干道路逐步增加海棠观赏大苗的栽植比例,创建省、市、区“森林村居”;在现有城市绿地、街角绿地基础上,改造推广栽植海棠,各镇街在重要道路节点部位建设海棠小游园,让外地游客观赏美景,知晓临沂市花。

“盛开的海棠花,吸引八方游客。科学、高效利用城乡空间,让土地长出‘美丽经济’。在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推动下,近年来,全市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使沂州海棠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