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赵 烨) 近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大同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大同市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持续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和路径更加清晰,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同市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传统产业方面,稳住煤炭和电力两大产业的基本盘;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围绕“四大赛道”培育新动能;算力产业方面,成功引进多家全国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累计建成标准机架约23.4万架,投运服务器55.8万台,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加快扩大对外开放。近年来,大同市加快融入京津冀步伐,专门成立了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专班,积极推进与京津冀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对接合作。2023年以来,大同全市累计对接京津冀各类企事业单位7547家,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7个,总投资760亿元。同时,加强开放通道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激励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同市围绕守护“大同蓝”、提升“大同清”、厚植“大同绿”三方面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美丽大同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优良率100%,并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矿山修复、荒山绿化等工作,加快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大同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拿出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就业并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民生工作。今年,大同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城乡幸福养老、环卫工早餐补助提标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年底前将全部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