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娟娟 (广东)
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一个故乡。它是儿时光阴的归处,亦是心灵栖息的港湾。
我出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那里三面环山,小镇刚好坐落在山凹的平缓地带,由近及远的山峦一层淡似一层,重重叠叠延至远方。
家中尚有一间闲置的老宅,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它收藏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宅子是两层的砖石结构,外墙先后修葺过几次,临主街的一面还保留着刚建成时的马赛克外墙,侧面本是毛坯,后来贴上了瓷砖,而后又加建,砖色不一,如果环绕式观摩这座屋子,很容易发现它的草率和不搭调,像是一件旧衣服上打了很多个补丁。
走进这间屋子,如同走进了时光深处。一眼扫过去,家具和灯管都蒙上厚厚的灰尘和蛛丝,墙皮因渗水长出斑驳的图案,低矮处几笔潦草的勾勒,是儿时画的小人儿图案,在时间的冲刷下失去了轮廓,漫漶不清的样子,像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图腾。墙体与天花板之间,起初裂开一条小缝,后来这条缝长满了“脚”,向东西南北蔓延,小小的我时常对着它发呆,观察着一天天的变化,恐屋子有崩塌之虞。二十年光景过去了,今时今日再见,除了墙体发黑之外其他并无二异,缝隙之间勾勒出微翘的弧度,不失礼貌地向我打着招呼,像是迎接久别重逢的老友。
仍记得那些炎热的傍晚,盛夏的风携来一阵清凉,拂过脸庞,拂过光赤的脚丫,鼓动着轻薄的的确良衬衫随着风波纹起伏,衣衫上的小花朵绽放又收敛。
老屋的每一个物件或场景,像是平行时空里的开关,目光所及之处,“啪”一声就像打开了聚光灯,唤醒了儿时的回忆,恍惚间看到了不同时期的自己在屋里各个角落交错重叠的身影。
踱步至楼顶,天台上杂乱堆放着弃物,有缺了腿的凳子、空饮料瓶子、褪了色的旧脸盆、散落一地的沙石以及砖头缝里滋长出来的几绺杂草、墙角湿洼处生出一层肥厚的青苔,林林总总,热闹又荒颓。
站在天台放眼望去,近处的田地已被一幢幢楼房所取代,那个童年的欢乐场啊,如今已不复存在。犹记得秋收之际堆放在稻田里的谷垛,足够让我们玩乐一整天。在谷垛上翻跟头、过家家、捉迷藏……乏了累了便四仰八叉躺下去,看着浮云懒洋洋地从头顶横曳而过,变幻出各种形状。毛茸茸的是野兔,簇拥在一起的是奔跑的小鹿,细细长长的是魔法杖……我们躺在稻草堆上谈天说地,思绪驰骋于旷野。直到暮色四合,母亲的呼唤声响起,我们拍打掉身上的稻秆,吹着口哨回家。
随着年岁渐长,有关儿时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可一旦回到老屋,那些被封印的时光瞬间被打开,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往日光阴。
望向更远处,天色逐渐转为浓稠的灰,起伏的林梢给天地相接的地方镶上了一层茸茸毛边,我仿佛看见时间的边界在日与夜的交替中渐趋模糊。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那是老屋伸出温软的手,轻抚着记忆深处的童年时光,也轻抚着我无处安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