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只为一汪清水润万家

——芜湖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 本报通讯员 乐培意 苏平安

安徽省芜湖市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境内河网纵横、水系发达。近年来,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创新城乡水治理模式,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守好“一汪清水”,润泽江城百姓。

量体裁衣 生态融合

穿过无为市襄安镇老街,眼前豁然开朗。水鸟嬉戏,细柳摇曳,清香扑鼻,附近居民在九曲廊道上悠闲散步,江南水乡之姿尽收眼底。

“这就是我们襄安镇八景之一——绣塘春色的绣塘,我们吃过晚饭后都爱到这里来。”村民邹保华说,绣塘原来水质发黑发臭,2023年经过改造,绣塘的美景得以再现。

绣塘位于襄安镇中心地段,居民环塘居住,污水直排,黑臭水体属于历史遗留难题。“对绣塘31间门面房、79户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同时对绣塘进行活水补给,加强生态修复,使得绣塘水质达到了地表Ⅳ类水标准。”襄安镇环保站站长徐斌介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类型复杂、区域差异大,如何以水破题,做活水文章?芜湖市升级治水举措,因地制宜、细化举措,向长效管理闭环迈进。

湾沚区陶辛镇因水而兴,打响了以荷莲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陶辛的田园生态美景,离不开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陶辛镇沙墩村薛池自然村采用分户式、联户式慢速渗滤系统工艺治理污水,再通过滴灌、满渗等方式导到菜地或沟塘,将村内污水变为肥水。沙墩村上水自然村将村民房前屋后的沟渠河塘进行水系连通,在沟渠内构建“贝鱼草菌藻”立体修复系统,实现区域内活水循环,利用水生食物链将碳氮磷等污染物转化,净化污水的同时又产生经济收益。

据悉,芜湖市662个行政村中已有316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任务,90条列入黑臭水体治理的水系中已有74条水系完成治理。

“智水”升级 循环久清

污水治理并非一朝一夕。芜湖市借助科技手段,为污水治理装上“智慧大脑”,探索污水治理大循环融合模式,以长效机制确保水清、岸绿、景美。

在无为市赫店镇宏林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拿出手机扫描简介牌上的二维码,可以清晰查看设施建设情况、处理工艺及运行维护等信息。作为农村污水站的升级版本,赫店镇宏林村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了污水站的处理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设施发生故障时,谁看到了,都可以扫码将问题反馈,实现污水设施远程监管、线上保修。”星石环保项目负责人叶明全说。

朱家桥污水处理厂承担着芜湖全市长江、青弋江、扁担河等流域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任务,两期项目日处理能力33.5万吨。污水进入朱家桥污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作达标后,排放到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再通过人工湿地对尾水进行深度净化,进一步提升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

在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二期项目监控室内,每个进出水口的情况一览无余。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实时在线监测水质指标、各排水泵瞬时排水量,实现运行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可视化和智慧化,便于进行园区整体水体调控。

眼下正是枯水期,在保兴垾文化路支沟,喷泉带来汩汩清水,为保兴垾增加了活水来源。2023年,镜湖区启动保兴垾水环境整治提升及海绵化改造EPCO项目长效治理,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的同时,构建“贝鱼草菌藻”立体生态修复系统和尾水补给,长期保持保兴垾的自净化能力。“处理后的尾水用于补充城市内河,改善了这些水系的水质,提升了城市水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了更好的水生态环境。”芜湖市住建局环境科科长芮道宏介绍。

跟踪监督 久久为功

打好碧水保卫战,既是民心所向的政治任务,也是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责使命。近年来,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法治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立法、监督、决定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力打赢碧水保卫战,以法治力量守护城市“血脉”。

今年5月1日,《芜湖市河道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市河湖管理有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该条例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全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体现地方特色,对河道的规划管控、生态治理、保护利用等进行全链条规范,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机制。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针对城市快速扩张、自然水体被侵占的问题,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就及时作出《关于加强我市地表水域保护的决议》。在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先后制定了《芜湖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芜湖市河道管理条例》《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以法治之力筑牢水生态保护屏障。

同时,围绕水环境生态保护及修复,芜湖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多点突破、持续发力,打好水环境保护监督“组合拳”。

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市政府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围绕黑臭水体整治,连续多年开展专题调研和督导检查;抓实抓牢长江大保护,坚持上下联动,组织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召开长江保护法实施座谈会,开展长江保护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专项督查,推动长江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将“关于全市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黑臭水体的建议”“关于我市水环境治理及提升的建议”等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有效推动相关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一直是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内容,我们基本上每年都会将相关议题纳入常委会监督计划予以推进。”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负责同志表示,将继续发挥人大职能优势,以法治力量助力打赢碧水保卫战。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