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心中有道温暖的光

■ 杨 桦

2005年,我从部队转业至河南省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从此,我的职业历程掀开了崭新一页——

与当年刚入职的其他年轻人相比,即将年满30岁的我是一名标准的“新兵老同志”。我在部队是做宣传工作的,到了人大,我被分配到调研室法制宣传科。人大的宣传工作和部队的宣传工作虽然有诸多相通之处,可具体业务工作和语言体系是完全不同的。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业务,心里确实有点发怵。好在人大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我热情的帮助和鼓励,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业务上指导,让我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身人大工作。

我暗自跟自己较劲,发扬在部队绝不服输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认认真真系统学习人大制度理论和政策法律,慢慢熟悉各种工作规范和流程,不懂的就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不会的就在工作实践中边磨炼边总结边思考,一点一点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会摄影摄像,就找来相机说明书,一页一页研读揣摩,反复练习。妻子也给了我有力的支持,拿出7000多元给我买一套尼康单反相机,供我业余时间练习摄影,尽管相机的价格是我们夫妻两个月的工资。经过半年的努力,我可以独立完成拍摄和写稿了。那一年,分管领导带着我多次深入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采访优秀市人大代表石青云,我撰写的通讯稿件《青山翔金凤 壮志凌青云》发表在河南《人大建设》杂志上,并荣获河南人大新闻奖二等奖。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与鼓舞,好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脚步。

2007年7月,因组织安排,我被调整到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办公室工作,我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当时,城建工委的职能由原来的监督指导“城市建设工作”扩大为“城乡建设工作”,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也极大丰富了工作课题。城乡建设领域既事关全局,比如城乡规划、人民防空、城市建设与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等,又关系到民生小事,如供水供气供热、物业服务与管理、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公交出租、交通运输、公园绿化等等,头绪繁杂,工作任务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极高,涉及近二十个单位和部门。要想做好办公室的联系协调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如今回忆起在城建工委工作的时光,那是充满激情与汗水的日子。我在领导们的指挥带领下,先后深度参与组织“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供水供气供热价格调研”“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修订”“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跟踪监督”等重要监督活动,开展建筑法、城乡规划法、人民防空法、物业管理条例等二十余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为推动焦作民主与法治建设和城乡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里无比激动和自豪。

最难忘的是,从2007年到2012年持续五年跟踪监督全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无数次加班加点,设计视察调研方案,数十次组织人大代表明察暗访,数十次跟随领导调研公共交通,数十次会同市政府及住建、交通、规划等部门协商研究探讨,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公交车辆更新、公交政策扶持、人才队伍建设、智慧指挥系统建设等多方面难题逐个攻克。辛苦的汗水换来丰厚的回报。2008年,我们积极推动公交车线路优化和向外延伸,当史上从未通过公交车的北朱村迎来第一辆公交车时,群众自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表示庆祝和感谢,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也深深感到,人大工作,绝不是务虚的工作,而是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真的大有可为!

像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幕,不胜枚举。为改善城乡环境,推动76条背街小巷治理,为市区增建73座标准化公厕,为推动十余个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为督促十余处黑臭水体治理,为推动城区100多个公园游园更新改造,为推动市容环境提升,为推动城乡道路提质打通断头路,为推动南水北调穿城工程顺利实施,为推动大沙河生态治理,为推动黄河大桥建设……在领导们的指挥带领下,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那两年,我利用双休和节假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主城区每一条巷子,经历过车倒人翻的窘况,经受过暴雨的洗礼,经受过烈日的暴晒,也遭遇过风雪的抽打。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做的这些,是发自内心地想在人大岗位上,为群众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2015年7月,焦作成为河南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之一。城乡建设领域立法是立法工作的重点,也是首当其冲的立法项目。城建工委承担了《焦作市城市市容环境和卫生管理条例》《焦作市城市绿化条例》《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任务。我们克服经验少、专业人员不足等困难,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开展工作。2021年2月,春节过后不久,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当时多数单位实行居家办公,而《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一审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时间要求,4月要将条例草案提交常委会一审。时间紧急,而情况特殊。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每天坚持到单位上班,做好条例草案一审前的各项工作。在征求意见阶段,因无法召集大家召开座谈会,过程十分艰难,当时情急生智,充分征求领导意见后,我们分别组建了相应的微信工作群,以微信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座谈会,顺利地征求了不同层面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条例草案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年7月,条例在省人大常委会上获高票通过。我参与制定的这三部条例,为焦作地方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2020年7月,我调回法制宣传科工作。新时代对人大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相对应的是,新媒体、新形式、新平台。十几年前的固有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要求,宣传工作于我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怎么办?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巩固好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宣传阵地,开拓视频号、公众号、融媒体等新的宣传阵地。我认真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运行知识,把握网络宣传舆论导向,防范网络宣传风险隐患,并且积极参与宣传工作的上下联动,主动与省人大及上级媒体对接,认真领会上级政策和宣传导向、宣传重点;动员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建立微信工作群,积极挖掘新闻线索,认真写稿投稿,针对性解剖式地评稿,大大激发了县市区人大的同志的创作热情,焦作人大系统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23年初,接到建设焦作人大历史陈列室的任务后,我和机关其他两名同志一起,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从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展馆内外的设计方案,再到说明文字的撰写、影像资料片的拍摄制作、新媒体的运用,无不饱含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从近十万张图片资料中挑选整理、精心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四百余幅珍贵图片,工作量简直是海量。叫苦叫累是没有用的,办法只有一个,“蚂蚁啃骨头”!耐下心来,平心静气,一张图一张图地挑选,分门别类,百川归海,脉络渐渐清晰起来。令人感动的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民生带领班子成员,多次听取进展汇报,对图文资料逐帧逐字审核把关指导,秘书长申文燕和两位副秘书长胡卫军、孙红军,更是带领我们奋战在一线,从始至终都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亲自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抓好抓实每一个细节。四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忘记了寒来暑往,忘记了人事嘈杂,忘记了双休节假,只有夜以继日奋战拼搏。2023年9月22日,焦作人大历史陈列室正式开馆,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给人的感觉是震动,是惊艳。那一刻,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我从三十岁来人大工作,如今已年近五十岁,我把这最珍贵的二十年,奉献给了人大。二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在青春芳华之时,能够进入人大机关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幸成为新时代人大发展和焦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我倍感骄傲与自豪。

回首往昔,感慨万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尽管已是头发斑白,但我依然葆有一名老兵的雄心壮志,下定决心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为焦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因为我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道温暖的光。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