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让高品质海虾跃上百姓餐桌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

2024年1月,温岭市人大代表调研海虾加工生产企业。

2024年6月,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赴海虾加工企业调研食品安全情况。

2024年8月,温岭市人大代表参与海虾抽检工作。

浙江省温岭市素有“中国海虾之乡”的美誉,该市石塘镇每年的海虾捕捞量有8000万千克以上,产值约6亿元,石塘海虾制成的虾米产量占据全国市场70%份额。该镇还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批集加工、市场、贸易为一体的水产品精加工龙头企业,拥有各类海虾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总产值超13亿元。然而,由于近年来保鲜剂的滥用,石塘镇海虾二氧化硫超标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直接影响到温岭“中国海虾之乡”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力推动解决海虾二氧化硫超标问题,让海虾产业重焕生机。

■ 本报通讯员 叶怡婷

代表提出建议

直击海虾保鲜剂滥用问题

“请问你们在作业过程中,如何使用‘虾粉’来处理海虾?”

“在对海虾的日常检测中,发现超标严重会采取什么措施?”

“超标的虾米制品,对你们的市场销售会有什么影响?”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海虾滥用保鲜剂造成二氧化硫超标的实际情况,2023年起,温岭市人大代表多次联合石塘镇市场监管所、镇渔办等部门前往渔港码头、水产市场、海虾加工合作社开展海虾二氧化硫超标专题调研。在渔港码头,调研组与渔民面对面交流,仔细询问捕捞、加工过程中的细节;走进加工厂,察看生产流程,详细了解添加剂使用情况;在市场上随机抽检海虾样品,进行快速检测。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调研工作,代表们不仅掌握了大量关于海虾捕捞、加工和销售的第一手材料,还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在海上捕捞环节,部分渔民为了操作方便、节约成本,直接以喷洒“虾粉”的方式对海虾进行保鲜,以“层虾-层药-层冰”的方式装入箱中,焦亚硫酸钠用量远远超过标准规定,且浸泡时间过长,导致大多数海虾体内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严重超标。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人大代表们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整理,进一步明确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于2024年1月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要求整治海虾滥用保鲜剂保护温岭传统海虾产业的建议》。

建议中,代表们明确指出海虾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主要包括渔民滥用保鲜剂、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同时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行奖惩政策、加大技改补贴力度、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提升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提出15条对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从源头上遏制海虾滥用保鲜剂导致二氧化硫超标现象,正向引导捕虾船减少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残留量,确保海虾的质量安全。

温岭市人大代表朱恩华表示:“我在多次调研走访中亲眼见到海虾滥用保鲜剂的现象后,最忧心的是石塘传统产业受损、群众健康受威胁。提交这份建议是我们这些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也希望各方能合力整治,让海虾产业重焕生机。”

该建议得到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24年6月,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赴石塘镇调研海虾滥用保鲜剂问题,走访企业、开展座谈,要求市政府迅速开展整治,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海虾合作社行业协会要发挥自律作用,代表们要经常性开展督查活动,共同推动海虾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

人大强化监督

紧盯办理工作全过程

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将此建议办理工作列为重点跟踪督办事项,制定了详细的督办计划,明确了各个阶段的督办任务和时间节点,以确保建议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在常委会的组织下,人大代表赴相关职能部门就建议办理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调研。比如,督促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尽快出台关于规范海虾捕捞作业中保鲜剂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鲜剂的种类、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以及违规使用的处罚措施等内容;督促市市场监管局加快制定海虾加工环节的监管细则,加强对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和抽检力度,确保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建议市财政局积极筹备技改补贴资金,为渔民和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在建议办理推进过程中,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不定时召开会议,听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进展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当得知部分渔民对新的保鲜操作技术规程存在抵触情绪时,人大代表立即深入渔港码头,与渔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向他们详细讲解新规程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视频演示新的保鲜技术,让渔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技术的好处,逐渐消除抵触情绪,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应用新规程。

同时,人大代表还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深入渔港、加工企业、水产市场等场所,实地察看保鲜剂的使用情况、加工工艺的改进情况及市场上海虾产品的质量状况等。对于在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如发现个别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仍然采购保鲜剂超标海虾的现象,人大代表当场联系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对涉案海虾进行封存处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此外,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海虾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督促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实现海虾从捕捞、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无缝监管。2024年温岭市人民政府组建市海虾产业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要求市海洋经济发展局负责捕捞、海上运输监管;市市场监管局要加强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海虾质量安全监管;市公安局要根据自身职责,加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要推进海虾产业提升;石塘镇、松门镇要强化渔民和企业主体责任,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

同时,加强对海虾合作社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引导渔民和加工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标准,共同维护温岭海虾产业的良好声誉与市场秩序。

承办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有力又及时,虽然我们面临的难题多、任务重,但有常委会全程紧盯,帮助我们协调,可以让政策更好落地,我们在攻克海虾质量监管难题方面更有干劲,不负群众的信任与期盼。”

凝聚各方合力

推动海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全面开展海虾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整合多部门力量,通过规范保鲜操作技术、加大渔船技术改造,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海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守护温岭“中国海虾之乡”品牌。该项工作已列入浙江省区域特色食品风险隐患治理及产业质量提升工作清单。

今年以来,温岭市联合捕捞渔船开展数10次保鲜试验,并联合虾米企业开展加工工艺改进实验10余次。在比对实验的基础上,配合编写海虾保鲜操作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了保鲜剂、浸泡设施、器具以及操作技术和作业要求。此外,还编发《温岭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大补贴力度开展海虾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实施拖虾渔船冷藏技术改造、渔港渔船数字赋能、海虾冷链物流提升等项目。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推广一线渔船冷藏保鲜技术,开展温岭超低温“船冻虾”相关品控标准制定,并加强“温岭红虾”追溯管理,在温州苍南浙闽水产批发市场设立温岭超低温“船冻虾”专柜。今年相关部门还完善激励惩戒和财政补贴等政策,积极推广渔船涉冷改造,有效降低海虾二氧化硫残留量。

禁渔期间,温岭市食药安办牵头多次会同市公安局、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石塘镇等部门,进行海虾质量安全整治会商,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海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保鲜技术等专题培训,加强指导帮扶,规范渔民保鲜操作流程。禁渔期解禁后,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保鲜操作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并加强海虾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流通环节的海虾进行定期抽检,提高产品抽检密度和频次,充分发挥好石塘镇初级水产品快检实验室作用,实现检测关口前移。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实行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做好源头抽检工作,严厉打击超剂量使用海虾保鲜剂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船老大主体责任落实。

在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石塘镇人大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抽检活动。据了解,8月份开捕以来,第一轮海虾专项抽检82批次,二氧化硫残留物合格率大幅上升,整治效果明显。另外,通过冷藏技改后的渔船捕捞的海虾没有添加保鲜剂,直接在船上小包装冷藏,市场销售价格比普通添加保鲜剂的海虾高出30%,渔民尝到了技改增收的甜头。

渔民郭先生表示:“我从事捕虾工作快30年了,以前不懂保鲜剂过量的危害,多亏人大常委会推动各部门整治,搞培训、推技改,让我学到了新技术。新技术不仅保鲜效果好,技改后的虾价还高,希望政府以后能继续加大对海虾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我们的生计更加稳定。”

海虾是温岭市重要的海洋经济产业,其产品质量和销量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健康和渔民的生计。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常委会将继续关注海虾食品安全问题,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持续跟踪监督,利用海上基层单元联络点及时收集群众心声,让餐桌上的每一只海虾都让人放心,共同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