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望操
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至雅。还记得十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中,我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准备展板,回顾江苏省丹阳市人大发展历程……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我也从一名人大工作“小白”,逐步成长为别人眼中的“老人大”。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带给我什么?思绪回到过往,也许答案就在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中……
初到人大,办公室张主任便成了我的领路人。在人大办工作,我学会了“办文、办会、办事”是基础,但尤以办好“三会”(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人代会)为甚,而张主任和我们强调最多的便是“严谨、踏实、细致”。他个头不高,目光炯炯有神,很是威严。在工作中,他的执行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令我深深折服。或许是已过天命之年,张主任心境颇为开阔,看着我们这批新进的“娃娃兵”,总是怀着一种师者风范,既要督促我们尽快熟悉人大工作,又要把他经岁月磨砺的工作经验悉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尽快成长。
彼时,从乡镇调入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我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工作中出现一些疏漏,免不了被批评,有时也会略感郁闷,但工作却在批评与改正中不断循环演进……五年后,当我逐渐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总会想起,每次会议前他反复阅看会议主持词,并不时圈圈点点的场景,工作中便不敢懈怠。想来,这是传承,也是延续!
后来,我从办公室到工委,接触到了谢主任。谢主任是规划方面的业务专家,对人大工作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张主任手把手言传身教不同,谢主任更加注重我们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养成。他时常对我说,工作是自己的事情,年轻人要抓住一切机会多历练,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在环资城建工委努力学习和摸索的四年里,我内心逐渐升腾起激情满满的工作动力,一方面助力自己积极进取,一方面也饱含着对前辈悉心培养的感激。也正是那四年,我们坚持以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主线,在深入贯彻江苏省人大决议中,推动年度环境报告制度由县级人大向镇街人大延伸,相关经验做法得到镇江市人大肯定,成为全市全面推开这项工作的策源地,为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实践,作了有益探索……
再后来,我又遇见了新的人和事,平添了许多新的感悟。渐渐地,我发现,尽管来时的路不一样,但每一名来到人大工作的同志,迈向的终点却惊人一致;薪火相传中,是每一个人大工作者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为这里的繁花似锦发光发热。像极了路遥所描绘的,“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认真做事的人,最有魅力”。
也许,扎根这方热土,在传承中接力,在接力中用心,在用心中用情,便是对过往和未来最好的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