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礼秦) 12月23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六场新闻发布会,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山西积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十四五”前三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的73.7%,按新考核口径,完成目标进度的116%,位于全国第一梯队;煤炭消费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整体煤炭消费实现负增长。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7171万千瓦,度电煤耗由2019年325克降至311克;11个市全部完成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改造任务,累计改造691.52万户,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建成公共充电桩约9万台,桩车比达到1:7,在北方省份中率先实现公共充电桩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
据介绍,山西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增强供给能力和弹性,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44座,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化建设标准体系,智能化建设引领全国。锚定“双碳”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风电光伏规模跃升,装机占比超过49%。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煤电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半壁江山”。深度挖掘非常规天然气上产潜力,建成4个10亿立方米级和2个20亿立方米级气田,初步形成包括勘探开发、井下抽采、集输利用、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煤层气产业体系。
同时,山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清华大学共建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建成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个煤层气省部级创新平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具备陆上6兆瓦、海上10兆瓦风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全钒液流电池实现智能化生产,全氟离子膜实现国产化替代,“晶硅—拉棒—切片—电池—辅材—组件”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虚拟电厂、独立储能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此外,山西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省内+省间”相协调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首个转入正式运行;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1+1+N”电力市场规则体系;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到1800亿千瓦时,450家售电公司列入山西省电力市场目录。充分发挥全省绿电资源优势,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出台绿电就地转化工作方案,探索开展绿电直连、绿电园区试点示范。创新合同能源管理,确定稷山县为山西省首个整县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的试点示范县,深入开展能效诊断,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