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建引领 青春聚力

探寻基层治理“新解法”

■ 马 静 李 超

居民反映辖区一道路路面存在安全隐患,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2345热线集中快处中心内,诉求“转身”就办;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这是江宁区用数据资源赋能应急救援城运反应圈的创新做法。

在江宁区秣陵街道高湖社区,一张乒乓球桌成为加强社会基层治理的“新平台”。来自高湖社区的青年“小水滴”们将原本堆放垃圾杂物的小楼清理干净,业主自发搬来乒乓球桌。闲暇之余,居民一边打球,一边聊天。乒乓球桌铺上红布,转眼便化作协商议事会的“议事桌”,成为党员学习、矛盾调解和便民服务的“微阵地”。

近年来,江宁区聚焦社区等社会基层治理的重点单元,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在实现组织“有形”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治理“有效”,探索形成“力量下沉强党建、数据上线知民情,干部下访解民忧、服务上门暖民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为社会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校地共建赋能基层治理

冬日里,在江宁区淳化街道科宁社区的“百草园”中,一株株植物迎风摇曳,依旧翠绿葱茏。“这都是小区居民各自认领、种植的。”1992年出生的贾凯琪是该社区的团干部,考虑到社区位置靠近大学城,她便联系多所高校开展共建活动。

在社区内,贾凯琪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中,这些青年志愿者发现,不少上了年纪的居民有种菜的习惯,但随意开辟社区绿化空间种菜肯定是不合适的。

贾凯琪换位思考:“种菜能锻炼身体,缓解压力,对于居民来说,也是一项不错的活动。”经过几次沟通,她提出“百草园”的解决方案:将原本的种菜改为有序认领、种植花草等绿植,让居民在不破坏社区绿化环境的情况下,体验种植的乐趣。不少上了年纪的居民率先认养绿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小朋友也加入其中,在“百草园”里上起了“劳动课”。

这是江宁区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通过校地“双百共建”,江宁区组织大学生等青年志愿者团队,基于社区治理,开展健康关怀、生活照料、文化活动,着力做好为老为小服务。

在此基础上,江宁区积极与11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结对共建,针对基层治理薄弱环节确定攻坚项目,组织开展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大排查,推动化解小区治理、环境整治、物业纠纷等各类问题190余个。

聚焦市场治理“小单元”,江宁区吸纳来自街道、机关部门、市场主体等的党员代表共同参与,依托“日检查、周议事、月调度”、区街联动“吹哨报到”、群众参与市场自治等机制,整合消防安全、秩序维护、警情处置、矛盾调处等功能,实现管理与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

“青力量”助力集中快速响应

今年5月,江宁区金域蓝湾小区一业主电话求助12345热线,表示在家里闻到燃气的味道,怀疑出现泄漏情况。但业主无法确定源头,感到十分担忧。

12345话务员接线后第一时间联系快处中心街道驻场工作人员高幸。快处中心即刻以“双派单”方式向秣陵街道、华润燃气公司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推送预警提示。

同时,高幸与金域蓝湾小区所在的下墟社区取得联系,社区网格员仅用10分钟就赶到诉求人家中查看情况。华润燃气公司收到消息也快速到场。

经过检修人员排查,该居民家中的进气阀门损坏导致燃气泄漏,检修人员立即进行现场维修,仅用1个小时即完成处置。

“黄金1小时”的背后是江宁区2706个网格切实做到“一格一员”定人、定事、定责的坚守,这背后也离不开年轻人的努力。2023年11月6日,12345热线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中心上线运行,从线上解答、诉来速办、疑难会办、回访督办、分析研判五个关键环节着手,进一步压实诉求办理责任,建立健全江宁区集中快速响应体系。

用“新人”管好“旧楼”

“飞线充电”“楼道杂物”……老旧小区治理是摆在基层社区和物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江宁区当地一家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的答案是用“新人”管好“旧楼”。

该公司管理服务汤山四大片区老旧小区25个,零散小区3个,参与管理的居民住宅楼142栋。由于老旧小区位于核心集镇区域,随着汤山文旅事业的不断发展,集镇区域业态进一步丰富,游客数量增加,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度更大。在做好日常巡管的同时,该公司让青年力量走入楼栋开展志愿服务,着力培养、发展具有一定比例年轻党员、团员队伍,提升老旧小区社会治理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物业服务能力,江宁区在176个保障房小区现有阵地基础上打造社区、物业联合办公联动服务的“红客厅”,遴选业委会、物业企业中的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组建以社区工作者、物业企业人员、业委会委员为主体的“红管家”队伍。

汤山街道古泉社区也在吸引年轻人参与基层治理,如借助农村“应急广播”、网格智能手机终端,带领年轻人开展普法宣传;定期开展“学法中心户”评选,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覆盖全村等。此外,通过由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网格员、调解员组成的联合调解队伍,古泉社区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6件,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在基层化解。

江宁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工作和服务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网格化精细管理,打造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服务平台,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本领,推动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据《中国青年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