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远征 (山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东省临邑县人大常委会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聚焦基层人大能力提升和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制度、阵地和队伍建设,推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高效、高质、高能履职,不断丰富拓展基层民主新实践。
深化制度创新
构建高效履职体系
健全工作制度。临邑县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关于加强新时期人大代表工作和乡镇人大工作的意见》等6项制度,制定《临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等3项办法,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管理等3项机制,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评价体系。探索人大代表履职情况量化考评,建立“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代表履职档案,对820名县乡人大代表在参加各类会议、开展调研、联系选民等工作方面实行积分制管理,作为评优、连任的重要参考,目前已选树先进履职典型20名,评选优秀代表建议16件、先进承办单位10个。建立协同机制。实行“年初部署、年中交流、年底调度”工作机制,指导各乡镇按时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主席团会议,高标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视察调研和组织代表活动,通过“传帮带”,有效促进县乡人大工作联动和协作水平提升。换届以来,组织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会议5次,集中观摩评比活动2次,72个县乡人大代表混编小组协同开展活动192次。
强化阵地建设
搭建高质履职平台
健全体系架构。临邑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县级一中心、一镇一品牌、一站一特色、一室一亮点”布局,高标准建设县级人大代表活动中心;落实“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有制度、有资料、有记录”标准,建成乡镇代表之家12个;依据“全员下沉、混合编组、均衡安排”工作要求,建设基层代表联络站63个;发挥代表自身技术优势、专业特长,成立代表特色工作室6个,构建“家站室”代表履职阵地。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家站室”代表小组活动制度、接待选民制度、代表履职考核办法等8项制度,确定每月15日、20日为接待选民日、主任接待日,每个接待日至少安排两名代表接待选民,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各主任依照分工深入“家站室”开展接待代表活动,畅通社情民意倾听渠道。目前已集中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26次,29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192名县、乡人大代表参加,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6条,形成高质量代表建议27件。突出特色品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突出工作特色。临盘街道作为老牌油区,积极创建“四邑家”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油地融合、油地共建”主题活动6次,联系油区群众236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0余件;孟寺镇利用“东方新居人大代表联络站”,安排10名县乡人大代表轮流进驻值班,随时听取安置群众诉求,为东方新居523户2166名居民顺利回迁安置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创建了“为农工作室”,采取“代表工作室+基层立法联系点+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模式,组织专业技术培训26次,先后带动周边296户农民成为种粮大户。
激发代表活力
打造高能履职队伍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临邑县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代表素质能力提高年”活动,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细化制定代表培训年度计划,运用“走出去、请进来”和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拓展学习培训的深度、广度。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培训4次、820余名代表参训,各代表小组开展学习活动50余次,收看“人大讲堂”20余期,赴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一线观摩调研30余次。拓宽代表履职路径。积极推荐人大代表担任督政评议员、人民陪审员等,引导代表为民发声。邀请市、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26人次,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等活动78人次,组织代表参加政府座谈、督政评议等活动43人次,常态化组织开展“旁听庭审”“人大代表在行动”“跨区域调研”等主题活动62次。创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监督员工作制度,选聘32名基层人大代表担任监督员,就惠企政策落实、“放管服”改革、监管执法等开展调研监督,共整理形成代表建议135条。加强建议办理实效。实行“集中交办、县长领办、部门承办、专工委督办、跟踪问效”闭环机制,推动代表切实深入群众收集问题,形成“群众诉求—代表反映—政府办理”良性循环。自换届以来,围绕督办代表建议,推动解决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电动车安全行驶管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个,助推临邑县荣获全省“创新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县”称号。
(作者系山东省临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