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海平
制定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以法治之力一体保护古建、文物和自然地貌,把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完好地传承下去;
服务转型发展,听取和审议省政府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教科文卫事业关乎群众切身利益。2024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深切领悟教育为机、科技为要、文化为魂、健康为本,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依法做好立法、监督、代表联络和议案、建议办理等工作,为推进全省人大教科文卫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统筹推进立法 回应民生关切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给山西带来“泼天流量”,山西古建筑再次受到关注。作为文物大省、非遗大省,山西如何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延续好?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深入推进“三性”立法,为文物资源大省向文物保护利用强省跨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文物保护法的修订,省人大常委会提前启动了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立法中,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文物保护体系建设,就立法定位、结构框架、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反复研究,深入各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调研了解基本情况,充分发挥文化界实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让所立之法真正成为所需之法,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2024年12月2日,《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集宗教、建筑、艺术、自然、生态等价值于一体,是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五台山文化景观于200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逐渐暴露出管理权责不清、监管机制不健全、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召开立法协调会,与省司法厅、省文物局、五台山管委会共同研究拟订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框架结构,组织多场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建议。自2024年6月26日起,《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补齐了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治短板,切实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山西省红十字会条例》自1996年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以来,为全省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为做好条例的修订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多场座谈会和论证会,广泛听取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及红十字志愿者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法规对红十字会的性质定位、职能作用进行调整和补充,引导规范红十字会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切实解决山西省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突出、普遍性的问题,打通堵点、难点,推动全省红十字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立法调研是实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环节。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坚持覆盖有关政府部门、业务单位、省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五覆盖”方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把彰显特色作为地方立法之魂来探索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还对山西教科文卫领域现行有效的36件法规进行了集中清理,提高了教科文卫领域地方性法规的质量和效率,保持了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维护了法制统一。
聚焦中心工作 增强监督实效
一年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聚焦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把依法监督与有效支持统一起来,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推动党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为肩负起文化遗产大省的责任和担当,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在2023年完成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专项工作报告作为2024年度重要监督工作,持续扩展监督实效。5月,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工作,找准切入点,深度融合,一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省政府及8个有关部门情况汇报,一体在太原、大同、朔州、忻州4市开展执法检查,研究解决问题,确定3大方面15项具体报告事项及调研重点,提出“增强大格局、大保护意识,全力加大资金、人才、科技保障力度,全面提升传承发展、活化利用水平”等5方面意见建议,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创新发展。
(上接第一版)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阅读从来都是传递文明的火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书香山西”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持续深入发展,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认真组织开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紧扣检查重点,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监督“利剑”作用,以法治方式助力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建设文化强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2024年,山西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专项工作报告作为以法治力量推动山西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服务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紧紧围绕全省在科技创新方面遇到的瓶颈和短板,严密组织调研、逐项对照检查,针对性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定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六方面意见建议,推动政府部门把创新驱动摆在全省发展的首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发挥代表作用 凝聚发展合力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的意识,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提升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质效,是做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扎实做好代表联系、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联系省人大代表21人次,办理代表议案建议9件,协办重点督办代表建议27件,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常委会工作大局下发挥职能作用、展现担当作为。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联系”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使命任务,丰富内容和形式,拓展代表参与工委工作的方式和渠道。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认真开展代表进站活动,组织人大代表采取提前征求意见的方式积极回应群众诉求,针对乡村学校教学资源闲置、学生心理健康、文物安全等方面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带着“答案”深入代表“家站”,面对面答疑解惑,推进解决实际问题。邀请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工委立法论证、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采取通信联络、会议间隙交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和采纳代表意见建议,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一年来,联系各级人大代表90余人次,听取意见建议120余条,实现了联系代表全覆盖,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省转型发展大局上来。
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交付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代表议案4件、建议5件,工委协办重点督办建议27件。这些议案、建议都集中在医疗、教育、科技等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领域,关注度极高。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把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摆在重要位置,创新议案建议办理方式,采用“九一闭环法”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即每件议案建议至少开展一次学习、制定一个办理方案、确定一名牵头副主任、明确一名具体办理人员、至少面见一次代表、实地调研一次、每周与代表沟通一次、每月统计一次办理进度、开展一次“回头看”,努力提高议案建议办理的质量和实效。
为了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的“后半篇”文章,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把议案建议办理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执法调研、专题调研等工作紧密结合,首次开展办理“回头看”,邀请提出议案建议的人大代表赴医院、学校、文保所等一线单位开展走访,了解基层情况,检查代表建议落实情况,就一些突出问题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破解制约发展的办法和途径,推动议案建议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努力把代表反映的民意诉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