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贺 佳
PM_2.5年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PM_10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全部开工、加快建设,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优良标准……生态美、发展美、共享美,“美美与共”。2024年,山西省厚植生态底色,表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
美丽山西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山西民心所向。2024年,山西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美丽山西基本建成。一年来,全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美丽山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追“青”逐“绿”
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今日山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三晋大地的“颜值”和“气质”共提升,美丽山西的建设目标渐行渐近。
“这个冬季能明显感觉到太原拥有蓝天的日子更多了。”省人大代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宏告诉记者。
采暖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赵宏介绍,经过多年建设,太原市已形成“一城一网、一网多源、多能互补、统筹调度”的供热模式。下一步,太原市热力集团还将启动太古集中降温能源站建设,充分利用兴能电厂工业余热,进一步减少市内调峰热源的使用,助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山西省生态质量监测发现青头潜鸭在汾河临汾段分布的新记录。青头潜鸭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的极危物种,全球数量仅千余只。极危物种择汾河流域而栖,是山西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生动注脚。
“打好碧水保卫战不仅是响应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维护山西省水资源安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福祉的重要举措。”省人大代表、闻喜县水务局正高级工程师马爱冬表示。
部署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及混错接综合整治,汛期混流污水量和污水处理厂溢流次数明显降低;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动汾河流域26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43个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一年来,山西省加快补齐短板,夯实水污染防治基础,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万物土中生。土壤环境事关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如何进一步打好净土保卫战?省人大代表、运城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陶国树将目光聚焦于盐碱耕地的综合治理。
“盐碱耕地土壤盐多养分少,有机质含量偏低,常规农作物长势弱,产量、品质都不理想。”陶国树介绍,盐碱耕地的改良和利用可以有效克服土壤障碍因素,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建议省级层面统筹考虑技术、资金、资源、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全面推进盐碱耕地提质增效,实现碱滩变良田。
“碳”寻新路
转型发展“含金量”更足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绿色、低碳、循环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中,山西作为传统的煤炭能源大省和资源型产业重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面临着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
“能耗强度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并持续下降。”省长金湘军向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十四五”以来,山西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45万千瓦,完成现役机组“三改联动”6531万千瓦,建成投运6台百万千瓦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煤电机组的比例约50%,平均供电煤耗较2020年下降12克。这是山西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降能耗、提能效的一个缩影。
“2024年1月至11月,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1009.11吨,预计全年排放量1101吨,可控制在集团年度考核指标1113吨内。”省人大代表、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峰表示。
建设绿色矿山,不负绿水青山。平朔集团持续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025年,我们将继续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大力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换电和充电卡车研究引进、绿氢和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研发,同时持续攻关煤炭绿色智能开发与矿井水保护利用、煤电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清洁低碳技术,推动煤电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刘峰说。
在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忻州同德科创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现场,高塔比肩林立,储罐星罗棋布,管道纵横交错。传统产业实现改造提升的同时,山西省重点锚定绿色低碳,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项目主产品BDO是以电石和甲醇为主要初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的一种精细化工材料。”省人大代表、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烘表示,BDO可广泛应用于氨纶、可降解塑料、新能源电池,尤其是可降解塑料废弃后可直接经化学变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根本上解决由聚乙烯、聚氯乙烯制成的传统塑料因无法分解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
从民爆行业的佼佼者到投资36亿元开发可降解塑料新材料,同德化工乘着山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稳步发展的绿色嬗变。
共建共享
同绘美丽山西新画卷
共享美是美丽山西的关键支撑和最终目的。2024年,山西一体推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美丽系列”建设,梯次推进健康城镇、绿色学校、生态社区等“美丽单元”建设,聚小美为大美,绘就美美与共的美丽山西新画卷。
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从2019年开始,山西农业大学就在丈河村实施乡村示范村建设行动等项目,探索出“森林康养+康养农业”生态特色产业新模式。如今的丈河村日均进出车辆约1000车次,成为晋豫两省群众夏季康养的热门地。
绘好城乡一张图,下好城乡一盘棋。2024年以来,山西省积极统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新增1520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30.7%;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6%……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对11市39县299个村人居环境问题开展暗访,推动建设更多美丽宜居乡村。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三晋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是山西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减污降碳”的重要载体,围绕与衣、食、住、行、游、用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各领域,提供多种减排场景和激励机制。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接入百度地图、滴滴青桔、美团、饿了么、快电、广汽丰田、爱分类爱回收等多个减排场景和激励场景。
该平台上线以来,在“三晋绿色生活”小程序上,用户的绿色低碳行为如旧物回收、绿色出行等均可以被量化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按照相关方法核算和记录相应减碳量,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绿色积分可用于兑换消费券、优惠券、特色服务等。每一次的绿色低碳行为都能被记录、被看见、被肯定,碳普惠、碳账本的激励效应不断被释放。
“生态底色更加浓郁,绿色转型深入人心,美丽山西生机勃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美在环境’‘美在发展’‘美在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美丽山西建设必将持续发力。”省人大代表、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荷花表示。
逐“绿”而行,向“绿”而生。今天的三晋大地,蓝天白云、鱼翔浅底、水鸟翩跹,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让三晋儿女的幸福生活底色更靓、成色更足、特色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