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一场延续三十年的治理接力跑

我出生于1938年4月,今年87岁了,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如今,每日早晚在“两沟一渠”边散步锻炼身体,看着“金南漳”的美丽蜕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与自豪。

我于1994年1月当选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1月卸任。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南漳县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历程,更为生活在“金南漳”这片土地感到幸福!

■ 柏圣良 (湖北)

回首往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民生实事是“两沟一渠”旧貌换新颜,这也让我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人大智慧、人大参与、人大作用和人大力量。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为南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推动和促进“金南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代表提出建议治理“两沟一渠”

“两沟一渠”与南漳县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在南漳县城内居住的每个人对“两沟一渠”都有着自己的感受。“两沟一渠”是指老堰沟、幺堰沟和城北防洪渠。新中国成立初期,“两沟一渠”联结打通了三道河水库、便河水库、蛮河等水系,为漳城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解决了城区数万人生活用水和周边一万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区的扩大,“两沟一渠”的作用随之也发生根本变化,远远不只是担负着周边农田的灌溉任务,更承担着南漳县城大半个城区的城市泄洪和排水排污。

由于年代久远,城市人口剧增,管网不完善,“两沟一渠”周边杂物淤积,雨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两旁房屋等建筑多,加之规划管理不到位,私搭乱建严重,排污下水道口全部设在沟渠内,仅少数段可下人和机械进行清理,淤积十分严重。当时,只要提起“两沟一渠”,县城内的居民直摇头,“老堰沟、幺堰沟、城北防洪渠装的全是黑水、臭水。人们走到沟渠边,尽量绕着走,实在绕不开,经过这里,都得捂着鼻子飞速通过。”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群众多次反映,人大代表也连续多年关注,提出意见、建议。20世纪90年代初期,湖北省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南漳县第十二届至十四届人大代表陈桂香先后多次就“两沟一渠”提出维修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持续努力盯紧“两沟一渠”问题

在1997年以前,城区三年一淹,尤其是城北和城东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极为惨重,有两次淹了大半个县城。我在人大任职后,多次向县委报告,向政府转交相关议案建议。1998年,南漳县委、县政府下力气整治,当时安排我牵头挂帅,动员城关、胡营两个乡镇进行较大规模的渠道开挖疏通和整治工作,虽然洪灾之害有所改观,但是仍没有彻底得到解决。

1999年,我从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卸任后,一直生活在南漳,“两沟一渠”是绕不开、避不了的话题。我了解到,后续每一届也有人大代表提出“两沟一渠”的意见和建议: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华仲毕提出《关于加强城北防洪渠管理的建议》;县十六届人大代表易尚红提出《关于亟待修复城北防洪渠的建议》;县十六届人大代表陈明远、陈贤武、信祖德、周家敏、闫雯等联合提出《关于加大污水沟整治力度,真正让老堰沟、城北防洪渠水清、街净、地洁,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的建议》,建议指出作为调节城市、防洪灌溉功能的沟渠受到严重污染,沟内垃圾堆积,渠水散发出刺鼻的臭味,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几届县委、县政府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两沟一渠”也有过修补、清淤等,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

民生实事项目制让“两沟一渠”换新颜

2020年12月,南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政府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定。2021年11月,在南漳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票决确定“老堰沟、幺堰沟水环境治理一期工程项目”为6件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2022年,南漳县委、县政府将“两沟一渠”治理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先后成立南漳县水环境(两沟)治理项目部、南漳县城北防洪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部等,确保民生实事早开工、快建设、早见效,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2023年,南漳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漳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两沟一渠”综合治理后,水域水体水质提升至Ⅲ类标准,发挥治污截污、修复水生态的作用,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2023年年底,在南漳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前,南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县人大代表到城北防洪渠治理现场进行了视察。

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县老干部局也先后组织我们退休人员进行了参观和视察,从现场了解到,整修完工后的城北防洪渠从原有4米宽的渠道,变成现在8米至10米宽。改造后的渠道还配备了“智慧管家”,每隔1千米设置一个感应设备,沿路都装有摄像头,当下大雨水位上涨时,感应探头会发出预警,当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往里面排时,感应探头会监测到水质有变化,水质变差,也会有预警数据传出来,实现了水质水情信息全部掌握。目前,玉凤路、文庙路、卞河南路3条道路的主管网正在收尾,通过控污、优景、融城等对沟渠进行综合整治,实现长治久清。项目完全建成后,不仅解决了“黑臭水体”,也优化了沿岸的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看到曾经“两沟一渠”的“黑臭水体”变为现今的美丽风景,我知道这中间凝聚着三十余年来无数人大代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忧的努力,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南漳多年生动实践的丰硕成果。

(梁群芳 整理)

图①:1994年5月6日,南漳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代表建议交办暨签订责任状大会。

图②:2003年3月,南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时任县长向全体人大代表报告加强城北防洪渠管理等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图③:2023年1月,南漳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重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监督组检查城北防洪渠整治工作情况。

(以上图片由作者提供)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