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好法律巡视利剑 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 张思婕 (山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也是人大推动法律贯彻实施、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山西省陵川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通过发现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精选议题

聚焦热点难点开展监督

陵川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开展执法检查,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一府一委两院”的执法检查计划建议,常委会办公室对收集到的执法检查议题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经由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最终确定执法检查项目,列入本年度的监督工作计划,确保执法检查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通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深入研究、对症“下药”,从而推动问题解决、工作改进、法律实施。

高质量的执法检查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利于增强执法检查的全面性、深入性与权威性,是确保整个执法检查质量的基础。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执法检查工作方法,坚持每次开展执法检查前与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初步了解掌握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找准检查的切入点,明确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对执法检查的方法步骤、时间安排、参与人员、目的要求等进行周密细致的考量,形成科学的、有计划性、针对性的执法检查方案。同时,为确保执法检查效果,县人大常委会在每次开展执法检查前,组织召开执法检查动员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法律法规进行专题辅导,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条款逐条进行解读,增强了执法检查的专业性,为执法检查工作取得预定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精心检查

全面客观查找突出问题

执法检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既要了解法律实施的全面情况,更要善于抓问题、抓典型、抓案例,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找准影响法律实施的症结关键和深层次原因。

为确保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陵川县人大常委会结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坚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执法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座谈交流等方式,既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贯彻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又深入基层多方走访,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检查、重点解剖,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检查贯彻落实情况,通过现场查看、座谈讨论挖掘工作的堵点痛点难点,把执法检查的过程转变为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和促进解决民愿的过程,保证执法检查的科学性、实效性。

写好执法检查报告是执法检查活动的重要一环。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高标准起草执法检查报告,坚持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总体评价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完善资料整理、报告起草、座谈讨论、报告修改、审定把关、主任会议研究通过的撰写流程,力求用准确翔实、有说服力的案例和数据说话,充分体现执法检查的严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精准发力

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执法检查不是一次检查就好,问题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陵川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推动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执法检查全过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既出点子又监督落实,积极推动问题解决。例如,2023年,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执法检查,将全县道路体系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情况、全县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等作为执法检查重点,进一步巩固了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成果,打造了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就《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深入全县6个乡镇分门别类抽选了2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实地检查,从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各类物资的配备、加强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出良方,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全面筑牢安全屏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交办和跟踪检查是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陵川县人大常委会注重执法检查的整体效果和长远效果,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认真担负跟踪督办的责任,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听取有关部门落实执法检查意见书的整改情况报告,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回头看”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巩固执法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果,着力增强人大监督刚性,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