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奇志 (广东)
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这段宝贵时光里,我作为实践者与见证者,亲身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履职故事。其中,我对东风四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历程尤为印象深刻。这段历程不仅彰显了人大制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效能,也让我对人大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东风四路,这条横贯阳东区的交通动脉,承载着无数市民的日常出行与城市的繁荣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车辆保有量的激增,这条昔日的通衢大道逐渐陷入拥堵的泥潭。每日早晚高峰,东风四路便化身为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车辆如蜗牛般缓缓前行,喇叭声、抱怨声交织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焦躁与无奈。作为一名经常在东风四路通行的上班族,我对此深有体会。市民们纷纷通过社交媒体、热线电话等渠道投诉,呼吁政府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我深知,这不仅仅是路的问题,更是对人大制度效能的一次考验。于是,在2022年年初的区人代会上,我和部分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解决东风四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从红绿灯优化到智能交通系统,从道路标线调整到增设掉头口,字字都饱含着人大代表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面对这一民生痛点,阳东区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将解决东风四路交通拥堵问题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为了确保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阳东区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将解决东风四路交通拥堵问题列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并成立由相关部门、专家和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项督办小组。我有幸成为这个小组的一员,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整个督办过程。
督办小组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办公室内的讨论与会议,而是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我们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从空中俯瞰整个路段的交通状况,绘制出详尽的交通流线图;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精准分析拥堵时段、拥堵点及车辆类型分布;邀请交通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道路设计、信号灯配时等关键环节进行专业评估。每一次调研,都是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也是对解决方案的精心打磨。
记得那是一个高温酷暑的下午,阳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涛带队,我们一行十余人,包括专项督办小组成员、部分区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特意选择交通高峰期,从十八子饭店步行至渔女雕像环岛,现场体验市民出行困境,实地调研东风四路的交通状况。一路上,我们耐心倾听市民意见,细致观察交通流量,与交警、城管等部门负责人现场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尽管烈日炎炎,我们汗流浃背,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忘却了疲惫。这种深入基层、直面问题的态度,不仅让我们更加贴近群众的心声,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士气与信心。
经过深入调研与反复论证,我们最终提出八条具体可行的建议,包括撤并部分红绿灯、增设不受灯控的掉头口、引入智慧交通设施、优化导流岛设计以及限时限制大货车行驶等。这些建议不仅涵盖道路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还引入智慧交通等先进科技手段。其中,智慧交通系统的引入尤为引人注目。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流量,智能调节信号灯配时,有效缓解了交通瓶颈问题;增设的多处不受灯控的掉头口,则显著减少了车辆绕行距离,进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在区人大代表和区人大常委会的全力督办下,公安、城管等主要承办单位积极作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迅速落实各项建议,通过“小切口”实现了东风四路沿线交通的“大变样”。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改造和优化,东风四路沿线的交通状况确实顺畅了许多,给周边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以往上下班时段的严重堵车现象也得到有效缓解。
如今,这里不再是堵车的代名词,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大幅下降。每当看到车辆顺畅通行、市民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我都深感自豪与欣慰。这不仅仅是一条路的变迁,也是人大制度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更是人大代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真实写照。
然而,对于阳东区人大常委会和广大人大代表而言,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深知,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与投入。因此,2023年阳东区人大代表再次发力,提出《关于加快建设325国道到尖山桥沿河路拓宽至双向四车道的建议》。这一建议旨在进一步拓展城区路网架构,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持续完善东风四路及其周边区域的交通路网建设,推动城市交通环境的持续优化升级。这些建议,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拥堵问题,更是为了阳东区乃至阳江市的长远发展。
当前,阳东区委、区政府正全力打造阳江深度融湾“先行区”,东风四路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区招商引资和园区产业发展的大局。因此,阳东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东风四路交通优化工程的进展,密切关注市民的出行需求与反馈,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为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人大力量。
回望这段历程,我深刻感受到,人大制度的力量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在于其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和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宜居,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同时,我也意识到,人大工作并非“二线”或“清闲”的代名词,而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具备更高政治站位和更强责任担当的重要岗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新时代人大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