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进“三个调整优化” 致力郑工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发展纪略








为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四高四争先”“三个调整优化”重要决策部署精神。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在党委书记甘勇的带领下,对学校各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现状、专业设置规划、学生招生就业情况、产教融合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和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分析研判学校与郑州主导产业的契合点,初步厘清学校下一步调整学院布局、学科专业设置思路,为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聚焦产业升级


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优化专业调整机制。学校建立产业跟踪调研团队,定期深入郑州企业,精准把握产业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近两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紧密贴合人工智能、外贸新业态发展。对专业就业连续低迷、与产业脱节专业,逐步缩减招生规模直至停招。

强化产教融合育人。学校与宇通客车、蚂蚁金服等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超50%在企业完成无缝对接,实现毕业生入职即能上手工作。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师傅与校内导师“双导师”联合培养,每年输送数百名熟练技术工人至合作企业,有效缓解企业用工荒。

科研创新服务产业。设立校内科研专项,鼓励教师围绕郑州产业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多项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本地企业。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产业园区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三年,学校多项专利技术成功落地转化,为企业新增产值数千万元。

整合资源结构


落实“三个调整优化”



学校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和综合改革,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学科学院结构,多措并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拉大工科框架,补齐理科短板,全力打造“河南版”新工科高校。

聚焦郑州市1号工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拟将信息工程学院调整为信息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下设智能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和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软件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下设软件工程学科和软件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以及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科专业。

聚焦郑州支柱产业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拟将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调整优化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和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二个学科,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智能测控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下设车辆工程学科和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聚焦郑州主导产业食品和材料化工产业的发展,拟将食品与化工学院调整优化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和食品与健康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三个本科专业。食品与健康工程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两个学科,以及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三个本科专业。

做好顶层设计


强化专业建设和认证



扎实做好“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的收关工作,积极谋划“十五五”期间的专业布局和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理工科专业建设,积极增设河南省“7+28+N”省重点产业链群、新兴产业链对接专业,抢滩布局郑州未来发展专业。同时,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工作。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将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及高质量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导向,以“总量控制、优胜劣汰、动态平衡”为原则,通过深入落实“三个调整优化”,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强化内涵建设,坚持“撤、增、锻、塑”并举,力争实现理工科学院及理工科专业占比达到65%以上,形成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的新局面,为郑州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谱写郑工新篇。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