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右二)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 吕 帅摄
下图:3月6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代表佟亮(左)与李声能(右)就政府工作报告开展交流。本报记者 师彦才摄
■ 本报记者 尹 倩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时强调,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报告鲜明地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关切,展开充满温度与智慧的“民生对话”,他们以议案建议为笔,用履职热忱作墨,在新时代的民生答卷上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温暖注脚。
关键词:就业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01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聚集了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大量新就业群体。如何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关乎这一群体的基本权益,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进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从现有的立法规制来看,还是从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来看,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表示。
贾宇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主要针对传统就业方式,难以适应灵活就业的特点和需求,大量灵活就业人员面临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劳动关系认定困难等问题。修订劳动合同法以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且不稳定。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认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缴费压力大,参保意愿低。相比企业职工社保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灵活就业人员需个人全额承担社保费用,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二是缴费档位调整缺乏灵活性。灵活就业人员收入相对不稳定,不连续参保风险较高。三是目前全国各地对灵活就业人员可参保的险种开放程度不一,部分险种如工伤、失业、生育参保受限。
针对这些情况,李东生建议下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统筹基金缴费费率,在不影响其社保待遇的前提下,减轻其缴费负担;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动态调整机制,提供月度变更缴费档次的机会;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工伤、失业等部分险种的社保参保限制,统一全国参保条件和标准。
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发展与治理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军关注的重点之一。卢军认为,新业态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他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穿透式监管机制,强化平台企业总部监管等建议。在算法监督方面,建议国家网信、数据管理部门完善平台企业算法监督。在劳动保障方面,建议人社部门推动研究修改相关劳动法规,强化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在行业管理方面,建议强化对平台抽成、派单,网约车与定制客运服务边界、聚合平台监管等的政策研究,适时修订完善行业监管法规。
关键词:教育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02
教育是国之大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代表们各抒己见,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既聚焦基础教育的根基夯实,更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公平保障,又着眼创新人才的战略储备,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副校长赵桂枝介绍,中山市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广覆盖、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中山纪念中学帮扶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开创跨域县中托管之先河。五年来,236名中山教师跨越山海,将教育火种播撒在新疆喀什、西藏林芝、云南昭通等地。
赵桂枝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教育共同体”发展机制,通过跨区域师资流动、课程共享、教研协同、平台共建,全面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
“智力残疾学生初中毕业后,只有5%的人获得升学机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职业社会康复部副主任文晓燕说,“教育以人为本,应给予每个群体相应的受教育机会。”
文晓燕介绍,由于智力残疾,不少学生在初中毕业时,甚至继续升学后,仍然面临职业教育和相关服务不到位,职业教育的“入口”和“出口”不畅等问题。学生继续升学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高,但升学机会少、稳岗就业难的现象屡见不鲜。
“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是一个从入学至就业的过程,需要构建一套契合智力和精神残疾学生,涵盖入学标准、培养模式、稳岗就业等内容的职业教育体系。”文晓燕建议,规范智力残疾学生去向咨询和统计上报,增加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学位供给,加强职业转衔和辅助性就业。
“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要与科学研究、产学研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谢青梅发现,各大高校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她结合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建议采取多主体参与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审核制”招考方式试点,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完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强化产业协同,培养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医疗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03
在党和国家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始终是政策发力的核心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代表们基于自己的调研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在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深入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基层诊所开展调研。“大多数基层诊所看病仍然依赖‘老三样’——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耿福能表示,这样的诊疗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
耿福能认为,以互联网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堵点,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学科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和技术的监管。他建议,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诊所,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分级诊疗,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马永平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当前商业医疗保险在国民中的“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保险公司仍以重疾险为主,且存在商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与服务对象供求错配等问题。她建议,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保险,扩大“二次报销”覆盖范围和比例,在定点医院设立报销窗口,与医保结算窗口联网,优化审核流程,减轻大病患者和普通家庭经济负担,更好地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罕见病患者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身陷家庭灾难性支出的困境。”长期深耕医疗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雪静建议,国家医保局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优化门诊保障政策,建立罕见病用药专项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