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屯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乡贤:他既是新界乡议局议员,又是屯门乡事委员会副主席;既是广东省梅州市政协委员,又是深圳市福田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既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基金理事,又是广东省五华县政协委员。他就是曾展雄先生,一位扎根乡土、心系家国的新时代乡贤典范。
扎根乡土:见证屯门发展的“好代表”
曾展雄先生原籍广东梅州五华,父母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来到香港谋生,定居于屯门福亨村。在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曾展雄先生亲眼见证了屯门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区的巨大变迁。他拿出一张1984年的屯门航拍图,感慨道:“那时的屯门还只是山岭中间的小村落,而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繁荣发达的现代化区域。”
作为屯门福亨村村代表,曾展雄先生始终将乡亲们的冷暖放在心上。1995年,他开始担任屯门乡事委员会委员,2003年自动当选为屯门乡事委员会副主席。在基层管理岗位上,他事无巨细,皆必躬亲。他说:“为村民服务,一天二十四小时电话都不能关,可谓随叫随到。特别是有突发情况发生时,就算是深夜、凌晨也要马上赶到。”
曾展雄先生不仅是屯门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深知,乡村振兴不仅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实在。为此,他多方奔走,争取资源,推动屯门乡郊小工程计划落地实施,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他说:“村民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用心去守护。”
心系家国:参政议政的“实干家”
作为原广东省梅州市政协委员和五华县政协委员,曾展雄先生始终心系家乡发展,他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梅州与香港的经贸文化交流。在深圳市福田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的岗位上,他致力于搭建深港合作桥梁,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他的努力,不仅为家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曾展雄先生还担任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基金理事,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工作。他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让年轻一代了解传统、热爱传统、传承传统。”
敬老爱老:弘扬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作为屯门敬老会副主席,曾展雄先生对敬老工作非常关注。每逢节日,他都会在村里组织敬老活动,与老年人联欢庆贺,让大家同享节日的喜庆。他说:“香港社会压力大,很多家庭无法照顾好老人,子女们将老人安置在老人院。其实老人在年轻时为社会作出很多贡献,年老时他们也希望过上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曾展雄先生在村里扶老携幼,百忙之中带父母外出走走看看,被传为佳话。但他的这份孝心不仅是对自己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希望能尽己之力,呼唤大家主动去关注老人,共同为老人营造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环境。每年,屯门区都会举办“千叟宴”,人数由以前的一百桌上升到现在的一百五十桌。
文体事业:丰富村民生活的“推动者”
为了推进屯门区文体活动的发展,曾展雄先生倾注了很多精力。作为屯门区龙舟竞赛委员会副主席、总务主任,他无论事务大小都亲自参与管理,特别是在龙舟大赛上,更是从头忙到尾。他说:“每年政府拨款一百多万组织龙舟竞赛,目的是发动村民、渔民及屯门居民参与其中,丰富文娱活动,充实精神生活。”
在曾展雄先生等一批关注文体事业发展的奉献者的带领下,屯门区的体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不久前,屯门区的足球队由丙组打入甲组,实现历史性突破。担任屯门区足球队名誉会长的他,自言这样的成绩真是来之不易。
结语:新时代乡贤的责任与担当
曾展雄先生的事迹,展现了一位新时代乡贤的崇高品格和家国情怀。他扎根乡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乡村振兴战略;他心系家国,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传承文化,用执着和热情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他的故事,是新时代乡贤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曾展雄先生这样的新时代乡贤。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乡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胸怀家国、放眼世界,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以曾展雄先生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