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姚 丹 谢丹丹 何美荣
“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布需求,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本地供应商的电话!”近日,江苏省某机械公司采购部负责人在高邮市产业供需服务平台“邮企通”的留言板上感慨。这个让企业点赞的数字化平台,源于一次人大代表调研。
2022年3月,江苏省高邮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围绕产业链相关主题开展走访调研。在曙光电缆的铜材加工区,企业负责人指着原料区感慨:“为了找特种铜材供应商,我们跑了长三角五个工业园,最后竟发现,10千米外的城南产业园就有供应商。”
这番话让高邮市人大代表孙刚心头一震。在随后的调研过程中,多家企业负责人都提到材料供需“舍近求远”的尴尬:机械制造企业跨省采购铸造件,却不知附近乡镇就有对口产品的代加工企业;开发区光伏企业所需的铝型板边框材料要从300千米外运回,而本地相关供应企业正苦寻订单……
这些案例引发了孙刚的深思: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堵点卡点,促进产业链配套产品的本地化供应,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微循环”的关键路径,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信息数据共享与公开。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孙刚于2023年1月高邮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建立全市产业链供需信息平台,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的建议》。这份精准破解产业链发展信息壁垒的建议,受到了高邮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并被确定为当年的重点督办建议。
为督促承办单位拿出硬招实招,高邮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督办组,采取专题座谈、现场办公等方式,先后4次深入工信部门及企业一线,听进展、查堵点、想对策。同时,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召开重点督办建议推进会,组织人大代表与承办单位面对面研商,听取市工信局等承办单位情况汇报,现场协调跨部门协作事项12项,并明确了办理时限与质量要求。
“重点督办建议是发挥代表建议服务大局功效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发挥统筹管理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以重点督办促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走深走实,让代表‘金点子’成为推动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高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红说。
在高邮市人大常委会强有力的推动下,市工信局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市链上企业开展全面调查摸底,采集了全市11条产业链上的735家规上企业数据,绘制了详细产业图谱,精准把握产业链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确保产业链供需对接能够衔接有度,业务能成。
2024年12月,“邮企通”产业供需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有“我要买”“我要卖”等功能板块,企业可实时发布供需信息,通过链上分布图匹配潜在合作方,配套在线洽谈功能,同时结合定期线下活动,为企业更快“牵线搭桥”。令人惊喜的是,该平台还设置了“产业链服务”专区,工信部门根据企业需求定向推送技改补贴、产学研对接等政策包。
受邀参加平台推广活动的孙刚感慨道:“看着建议从‘纸上’落实到‘地上’,我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通过“邮企通”平台,全市企业得以在当地快速找到适配的上下游厂商,就近解决供需问题,供货周期大幅缩短,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平台上线运行3个多月以来,注册企业已经突破400多家,上线产品和服务700余条,同时依托组织线下供需对接服务专场,促进了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