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 波 (湖北)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人大工作的质量。当前,有少数人大代表履职被动,局限于开会、听汇报、审议文件,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笔者认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复杂,被动履职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人大代表应树立“三大意识”,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为民履职,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真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智慧和力量。
树立学习意识 坚定立场提升能力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层出不穷,新问题、新挑战接踵而至。人大代表唯有主动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强化专业能力,才能紧扣时代脉搏,让每一项议案、每一次建言都契合发展需求,为社会进步注入强劲动力。首先,人大代表要把学习政治理论放在首位,特别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地代表人民履行职权。其次,人大代表要对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积极学习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新知识,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新技巧,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能力回应群众期盼。再次,人大工作的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人大代表要把选举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履职的基础和依据,将规定搞清楚、程序弄明白,做人大工作的内行人。
树立为民意识 扎根基层深入调研
人大代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始终心系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主动走进社区、企业、校园,多倾听群众心声,看看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首先,要谋划好调研课题,要把群众关注度高、一时难以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列入调研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其次,要用好调研方式,灵活采用明察暗访、蹲点调研等多种形式,看清现实,找准问题,挖掘本质。比如,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主题的调研活动中,要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政策落实堵点;在调研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生态环境等民生热点问题时,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案例对比等方法,挖掘问题本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再次,要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树立履职意识 牢记重托不辱使命
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不能等问题找上门,而要主动走入基层,挖掘那些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首先,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议案和建议,通过法定程序督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其次,人大代表要积极参加执法检查,从而发现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再次,在人代会期间,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询问,要求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提出质询案,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追究。最后,要客观公正地对“一府一委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议,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人大代表主动履职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人大代表在履职中要立足全局、找准职责定位、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优势,真正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负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