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因果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刘 召 著 中国法治出版社 因果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刑法学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的学术结论却与其重要性呈不协调的状态,无论是作为归因要素还是作为归责要素,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对于刑事责任的归结都至为关键,这源于现代刑法罪责自负这一基本原则的要求。本书对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进行历史溯源与分析,并从法哲学的视角对因果关系的相关范畴进行思考,阐明当下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误区。同时,对我国传统刑法学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
《政务大数据应用方法与实践》 张 毅 编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首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重要论述,阐述了大数据特征、相关技术和重要意义,指出领导干部要强化大数据思维,加快发展政务大数据,并介绍了国内外大数据发展情况。然后论述大数据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和疫情防控领域的应用,提出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开放以及保障大数据安全的方法。然后介绍黑龙江全省以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市政务大数据应用情况和典型案例,总结浙江、上海、江苏、广东、贵州、海南等省市政务大数据发展经验。
《数字法治概论》 马长山 编 法律出版社 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形成数字行为和数字关系,其中无疑包含着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蕴含着公开性、透明性、公正性、可诉性、可责性等一系列复杂的数字法律关系;数字身份、数据财产、数据权利、数据责任、数据主权、人机关系等“破窗性”的新型数字法律关系。人工智能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利弊交织的特性要求社会在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间寻求平衡。数字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亟待大家研究探讨,框定技术前行的方向,而避免臣服于技术变迁的逻辑。 本书用四大编、十六章的内容,在知识、理论、实践上对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人脸识别、区块链等予以论证、阐释和解析。唯有通过法律约束、技术透明化与公众教育,才能最大化地提升人工智能等的积极影响,规避潜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