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宣金祥 刘 宁 邵永军
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人大代表工作作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人大代表工作机制,优化平台载体建设,保障人大代表履职,丰富活动内涵,努力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能力,使人大代表地位得到持续巩固提升、人大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加强阵地建设,促进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
走进天长市冶山人大代表联络站,宽敞明亮的空间、一应俱全的设施让人们眼前一亮——墙上挂着的驻站人大代表信息标牌清晰明了,桌上汇集成册的接待选民登记表详细记录了每一次沟通交流的成果。“这里经常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收集民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说心里话的平台。”天长市冶山镇高巷村村民李高林高兴地说。
冶山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天长市高标准建设的站点之一,2023年被评为全省首批示范站。为了确保选民的声音能够及时传达并得到有效处理,联络站将每月15日确定为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当天,驻站人大代表统一编组入站,面对面倾听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在日常工作中从事村(社区)工作的人大代表广泛收集选民诉求和建议。2024年以来,该联络站已监督推动实施13项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每一项都精准对接来访群众需求,得到了居民的广泛点赞。
联络站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宽选民反映问题的渠道,选民可通过网络平台将问题直接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置,并实时关注办理进度和结果,从而确保问题得到妥善有效解决。“线上通过‘数字人大’等数字化工具,实现选民意见即时上传、分类整理与快速流转,有效缩短问题反馈到处理解决周期。”冶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张献琴说。
如今,天长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为民服务解忧的重要载体。群众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表达诉求、反映问题成为常态。自2021年以来,天长市415名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20.58万人次、接待群众1.35万人次,收集各类问题1247个,推动解决1184个,落实帮扶助困物资(资金)1784万元。
丰富活动内涵,推动人大代表敢为善为
虽值仲春时节,但皖东大地依旧寒风凛冽,天长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生态环境分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着干粮、背着水壶,穿梭于河流、湖泊、水库、渠塘之间,重点对高邮湖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研。
“对全市6个湖泊、7条河流、147座水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调研持续到今年3月底,为今后综合治理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天长市人大代表、天长市三湖芡实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满树兵介绍道。
截至目前,共开展实地调研75场(次),走访水产、生猪、牛羊养殖场165个、蔬果生产基地97个,察看白塔河干流及川桥河、老白塔河、蔡河、红旗港等支流和100多座中小型水库,召开座谈会30场(次),形成代表建议67条。
为有力激发人大代表小组这一重要活动载体的活力,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的各领域专业人士作用,聚焦“分片管理、分组活动,争当优秀代表”主题活动,与各镇(街道)上下联动,创新人大代表活动方式,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动力。将16个镇(街道)的人大代表分成8个片区管理,分为8个人大代表小组,各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履职活动。
2024年以来,天长市8个片区的人大代表小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视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专题视察意见落实情况“回头看”等活动35次,参与人大代表1129余人次。通过“两分一争”活动,该市人大代表履职热情高涨,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坚持固本强基,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村民反映鲍桥村一路段路灯损坏影响群众出行,希望尽快维修好。”“向阳社区绿化带需加强管护,巩固植绿成果。”3月18日,驻郑集镇的各级人大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针对村(居)民身边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张大圆桌,10来把椅子,与会者围坐交流、各抒己见,民生实事高效办理,群众诉求落地有声。“代表圆桌说事——大家一起议事”是郑集镇人大主席团以人大代表为引导力量搭建的民主议事平台。
“基层人大代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大代表存在会前‘心中无数’、会中‘沉默不语’、会后‘潜水沉底’等现实问题。”郑集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刁仁华说,该镇人大主席团把抓好人大代表培训和“代表圆桌说事议事”活动相结合,打造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园地,根据人大代表自身优势和特长,让人大代表轮流“讲课”,其他人大代表参加学习互动。截至目前,已开展系列活动21次,人大代表互相学习如何提建议、怎样提升草莓、百合、葡萄种植管理、电商销售技巧等,有效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热情,也催生人大代表工作新活力。
“促进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能力素质建设是关键。”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友介绍,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举办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专题学习研讨班、人大代表履职交流和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与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培训中心紧密合作,精心设计涵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民主与法治等多方面培训内容。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人大讲堂”7期、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10期,参训人大代表达1870余人次。
规范人大代表履职,制度建设是根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天长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市、镇(街道)人大代表回原选区述职评议活动的实施方案》《加强人大代表管理的若干规定》以及考评实施细则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文件,为人大代表正确履职提供了全流程、全方位的保障,同时,从严管理和约束人大代表履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