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德清:优化涉企执法 让企业轻装上阵

■ 本报通讯员 倪忆雪

“企业的时间就是效益,检查要精准规范,不能让企业疲于应对。”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近日召开的“德服务最亲清”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德清县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聚焦涉企行政检查,力求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检查更加透明、高效,为企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的经营环境。

此前,德清县已出台《德清县“德服务最亲清”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构建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框架。“规范执法是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保障,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能推动涉企执法从‘管得多’向‘管得精’转变,进而对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德清县政务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企业看来, 不同部门“各查各的”,同一事项被反复检查,不仅影响生产经营,还增加了合规成本。方案对此明确提出,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把多个部门的检查事项整合在一次检查中,减少企业配合检查的次数。同时,各行政执法部门需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并进行备案,确保检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能“想查就查”。对行业特点相近的企业,还将制定“一业一册”检查标准指南,让企业清楚明白检查要求,不因不同部门的不同标准而“摸不着头脑”。

为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方案还提出,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信用记录良好、风险等级低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推动“无事不扰”监管模式,让守法企业不再因频繁检查而分心。

“‘无事不扰’是对我们这些信用良好企业的肯定和支持。以往检查多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停下手上的工作去配合,还得准备各种资料。现在根据信用情况减少检查,体现了监管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信任,激励着我们继续保持良好信用,做大做强。”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除了减少重复检查,方案还特别规范了异地行政检查,防止部分外地执法人员未经批准就直接来企业检查,甚至出现趋利性执法的情况。

方案明确,要“建立健全行政检查异地协助机制”,严格执行上一级“批准制”、本地执法人员“陪同制”和违规线索“报告制”。这意味着,外地执法人员想要在德清开展检查,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并由本地执法人员全程陪同,确保检查行为合规透明,防止企业因异地执法频繁受到干扰。

明确涉企行政检查裁量权行使也是方案的一大亮点。方案要求各部门对检查事项的内容、对象、频次、标准进行细化量化,让执法更加精准透明,避免因检查标准模糊或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给企业造成困扰。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如地理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方案提出将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优化执法方式,稳定市场预期。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一刀切”式的监管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限制。

“企业的诉求不仅要听见,还要真正落地解决。”德清县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和各个行政执法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方案要求的各项节点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