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王慧敏
一纸来自基层人民群众的建议,如何直通立法机关?其中一个答案是,一张覆盖全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建在代表中、建在群众中”为原则,对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优化调整、扩点提质,由原来的17个增设至37个,范围涵盖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学校、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多个领域,织起一张紧密联系群众、高效收集民意的立法联系网。
3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用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实践。一个个联系点,正化作一条条联通社情民意的“法治纽带”,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安阳立法领域的生动实践。
创新工作方法
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被形象地称为立法“直通车”。如何让民智民意顺利搭上“直通车”?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在“一全两征三指导”工作法的探索实践中交出答卷。
何为“一全两征三指导”?“一全”是指全过程参与,即突破时间和文本限制,将征求基层民众意见建议时间向前向后延伸,从建议项目征集开始,到立法规划计划编制、法规草案调研起草、法规审议,再到法规实施后的效果评估,贯穿地方立法全过程、全链条,最广泛汇聚民意、凝聚共识。“两征”是指围绕一部法规,既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又重点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分组进行重点征询。“三指导”是指通过一对一现场指导、开展座谈交流、组织业务培训三种指导方式,加强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系和工作指导,充分调动各联系点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提高立法意见建议质量。
正是在“一全两征三指导”工作法的指导下,全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地方立法中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多元优化阵地
让立法联系点议出“金点子”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当设置于建筑物低层,并设有独立出入口。”“如果医疗机构能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延伸点就太好了。”……日前,在安阳市北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楼内,一场关于《安阳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的立法征询会正在进行。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北关区人大常委会在收到关于征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函之后,邀请联系点区域内律师、法官、民警等专业人员,利用“民主议事厅”等民意表达平台,就法规草案进行专业解读,把“法言法语”转化为“民言民语”,方便群众更好地提出意见建议。
这是北关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建立的事前解读机制。为了让基层立法联系点议出“金点子”,安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主动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方法,提高辐射力和影响力,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蓬勃生机。
除事前解读机制外,汤阴县城关镇等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强化点站融合,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有机融合、资源共享,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融入人大代表日常履职活动,极大地拓宽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将律师事务所作为安阳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其积极参加立法专家论证会、咨询会,作为第三方参与法规草案起草等。
立足作用发挥
让立法过程载满民智民意
2024年8月1日,《安阳市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监管部门、经营场所、普通群众纷纷为其竖起大拇指。
这一条例属于安阳市创制性立法,在全国属首例,填补了国内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领域地方立法空白。它的出台,自然离不开广泛充分的意见征求。为确保条例载满民智民意,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汤阴县人大常委会、安阳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安阳县白璧镇东北务村、龙安区马投涧司法所等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让群众的“金点子”化为立法的“金钥匙”。其间,一家律师事务所全程参与条例修改制定,两家律师事务所反馈意见建议近20条。
为进一步畅通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和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更接地气地听取基层对法规草案以及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作用发挥,依托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立法活动。据统计,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反馈20余件省级地方性法规和2件安阳市地方性法规立法意见建议1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