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郭 晖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广袤的田野大地上,一场农机界的“科技风暴”正在上演: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在轰鸣声中犁田、翻地,无人植保机在空中来回穿梭,育秧中心智能灌溉机器人喷出的水滴如天女散花般洒落在秧苗上……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农田“营养餐”定制,展现了现代化春耕的新面貌,背后是乐安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工作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让人大代表联络室变身农民“田间学校”,助力春耕的责任和担当。
4月7日,公溪镇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内座无虚席,26名种粮大户认真进行着农用无人机项目培训。市人大代表、乐安县农业农村局种业土肥股股长邹慧摁了摁激光笔,投影幕布切换出三维结构图,“这个仿地飞行模块,能让无人机贴着田地曲线打药喷肥……”
“无人机撒肥一天可以作业300亩左右,通过定位操控,能实现高效率、精准化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的50倍。”公溪镇种粮大户陈志勇参加培训后难掩兴奋,“购买一台植保无人机要花费5.3万元,政府补贴1.4万元,到手3.9万元。按使用5年、种植农作物500亩地来算,每年飞6次,成本为每亩2.6元,而人工施肥打药每人每天打6亩地、工钱140元,成本约23元。这堂课真让我长见识了,也让我省了不少钱!”
无独有偶,相隔70公里的湖坪乡则将人大代表联络站“搬进”田间地头,让农户边听课边动手实操,与农技专家面对面讨论,现场答疑解惑。
清明过后,插秧种豆。在湖坪乡汉上村,县人大代表、汉上村党支部书记王玉芹一边操作示范,一边耐心地向农户们讲解秧盘育秧播种机的操作要点、日常维护等知识。随着技术人员的演示,一盘盘秧苗借助自动化传输系统,有序进入密闭式播种仓,精准完成播种与覆土工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农户们非常爱学习,有的拿着手机全程录像,有的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录,有的还要尝试操作农机。”王玉芹说:“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为农户传授农机操作技巧了,每逢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都会开设相应的课程,传授相应农器具的操作技术。现在‘田间学校’拓展了培训范围,除了与水稻相关,还涉及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希望能惠及更多的农户。”
以农业为课程,以农民为主角。乐安县人大常委会将乡(镇)代表联络站作为田间学校的载体,构建“专家+人大代表+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技术传播路径,通过鲜活事例和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帮助“老农民”们脱胎换骨,转型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农人”,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展拳脚”。据统计,当地代表联络站、室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73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