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赵振霖 樊懿慧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为代表依法履职、加强履职学习培训等提供便利和服务”。当前,在“日出初光先照”的山东省日照市,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这一要求,一场围绕人大代表履职的数字化变革正悄然展开。
“以‘智慧人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提升‘日照人大代表履职通’掌上平台功能,丰富常委会会议‘云列席’、监督事项‘云评议’、建议意见‘云征集’、直通两院‘云旁听’等7个应用模块,拓展代表‘云端履职’新场景,使各级人大代表在数字时代履职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日照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安丰平介绍。
云列席:“云端扩容”,打开全员参与新空间
“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还能实时留言提建议,这种参与感太实在了!”省人大代表、莒县乐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彦磊在“云列席”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后有感而发。这是日照“云列席”模式的应用场景,在省内开创了代表履职新路径。
过去,受会场容量和地域限制,大量基层代表难以参与。如今,通过“日照人大代表履职通”平台的“云列席”功能,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均可通过云端同步观看会议直播,实时留言互动。平台上线以来,每次“云列席”代表都在120人以上,在线提出意见建议300多条,这些带着基层温度的建议更接地气,也让人大代表们真切感受到现代技术给履职行权带来的便利与高效,极大地激发了代表的参与热情。
云评议:“指尖监督”,构建精准监督新机制
在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上,一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监督大戏正在上演:会场内,5位部门负责人直面代表质询;屏幕外,168名代表通过“云评议”模块实时打分,满意度测评结果当场显示。市人大代表刘加山点头称赞道:“这种‘看得见的监督’,让人大代表的话语权更有分量。”
“云评议”打破了传统纸质测评的时空局限,构建起“事前预告—事中互动—事后追踪”的立体监督体系。日照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法新要求转化为生动的数字场景,内容覆盖“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及专项工作监督、执法检查等多个领域。
代表不仅能在直播中实时评论,还可通过“监督快线”“随手拍”等板块,随时提出意见建议,并随时监督转办办理情况,实现了代表履职从“会议期间集中发力”转变为“全天候常态跟进”的转变,让监督更加精准、及时、高效。
云征集:“云端汇智”,搭建民意汇聚新通道
“关于推动《日照市阳光海岸生态保护条例》立法,您对沙滩修复责任主体有什么建议?”通过“履职通”平台的“云征集”专栏发布的征求意见,迅速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这种“云端问计”模式,让立法、监督等工作更接地气、更聚民智。
日照市人大常委会为全市4360名代表生成专属“代表码”,群众扫码即可联系代表、线上反映问题,同时设立“建议直通车”“立法民意通”等专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民意收集网络。这种“云端汇智”让民意表达更便捷、更精准,真正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云旁听:“掌上连线”,构建直通两院新平台
3月19日,莒县人民法院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庭审正在进行,190余名人大代表通过“日照人大代表履职通”掌上平台“云旁听”模块在线旁听。这是自2022年起,聚焦人大对“两院”工作监督形式单一的问题,设置“云旁听”模块,开发应用“云旁听”功能,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搭建“旁听庭审”同步直播通道,与市人民检察院打造“检察零距离”同步直播通道,选择社会关注度高的部分重点案件,每月组织代表进行一次“云上旁听”,实现人大监督“直通两院”。
此外,日照市人大常委会还依托“日照人大代表履职通”掌上平台,开发应用了“云课堂”“云阵地”“云积分”等功能。在“云课堂”,代表们可以随时点播全国人大网络学院课程资源,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菜单式”课程,随时随地为代表履职“充电赋能”;“云阵地”板块以地图索引形式展示278个代表联络站的实时动态,实现代表“进家”全天候、联系群众“零距离”;“云积分”系统自动生成履职积分,实现代表履职情况即时录入、履职档案自动生成、履职积分动态更新,对排名靠后的代表发出履职提醒,激发履职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这场以“云技术”为支点的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机串联“云课堂”“云列席”“云评议”“云征集”“云旁听”“云阵地”“云积分”等模块,一幅代表云端履职的完整图景清晰呈现:从学习提高到积分激励,从活动参与到监督评价,从民意收集到建议办理,每个环节都插上数字翅膀,一个覆盖代表履职全周期的数字生态体系正悄然成型,这不仅是一份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的创新答卷,更是新时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