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能让集体退货闹剧 侵蚀社会诚信根基

■ 王志顺

据报道,5月3日,沈阳某职校60余名学生网购演出服参加运动会后,以“质量问题”为由集体退货,退回衣物吊牌未摘且沾满草渣,导致商家损失8000元、店铺链接被封。学生称退货系“老师强制要求”,后校方致歉并承诺回收服装,与商家达成和解。

“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初衷是更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是规则一旦被滥用就会侵犯商家的利益。演出服装只是特定时间与特定场合使用,平时一般用不上,相当于一笔“沉没成本”,这让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人利用退货退款规则“薅羊毛”。学生组团有组织成规模地违规退货,就是在钻网购规则的漏洞。对此,校方不光要对涉事师生进行诚信教育,还应责成其赔偿店家损失、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遏制此类闹剧的发生,则需构筑法律、技术与道德的三重防线。法律层面应细化“商品完好”标准,对高频退货账号启动人工审查,建立恶意用户黑名单。教育机构须将诚信教育嵌入集体活动管理,明确“规则不是投机游戏”的底线。平台则需优化风控模型,对集中退货地址自动触发复核程序,避免“破窗效应”蔓延。

唯有让规则长出牙齿、让教育唤醒良知、让技术筑牢屏障,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集体退货”风波。

(据《北京青年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