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颜祖彬
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上,总有一个群体的身影步履不停,他们扎根群众、倾听民声,用智慧与担当为立法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大常委会龙田街道工委组织召开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修订草案)》立法意见征集座谈会,便是一场汇聚基层力量、彰显民主初心的生动实践。
会议现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南布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示范点召集人张琼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与代表履职实际,提出建立大湾区代表联席会议、细化履职培训等多项前瞻性建议。“立法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的建议必须既接地气又具前瞻性!” 张琼掷地有声的话语点燃了全场热情,也为这场 “头脑风暴” 定下基调。
坪山区人大代表王占君凭借丰富的履职经验,直击修订草案第三十二条的现实痛点。他直言:“部分人大代表身兼省、区多重职务,履职时间如何平衡?这个问题不解决,条文就难以落地!” 为了让建议更具说服力,他会前走访了多位各级人大代表,用翔实的调研数据支撑观点,展现出一名人大代表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龙田社区居委会委员高剑初虽未亲自执笔撰写建议,但他主动承担起 “传声筒” 的角色。为了完整转达联络站站长黄迎春和副站长曾素梅的书面建议,他逐字逐句核对内容,在会上细致阐述每一条建议的背景与意义。从建议办理效果保障到宣传工作实施,这些凝聚着基层智慧的 “金点子”,背后是他与同事们多日的走访、讨论与打磨。
现场讨论如火如荼,每一位参与者都化身 “立法参谋”。曾成刚代表从强化监督角度出发,力主明确建议书面回复要求;凌帆代表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呼吁调整履职时间计量方式;张振代表着眼重大事项推进,大胆提出为代表开通信息获取特殊渠道…… 他们的建议或犀利或细致,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立法更贴合基层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未到场的竹坑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驻站代表同样心系立法工作。他们通过书面形式提交了 10 余条建议,内容覆盖质询权行使、跨区域建议办理。“虽然不能到现场,但我们的声音必须被听见!” 联络站联络员江梓昆说,为了确保建议质量,驻站代表们多次线上研讨,反复修改直至深夜。
在这场持续数小时的座谈会中,还有许多动人的细节:法律顾问蒋秀萍随身携带厚重的法律文本,随时为讨论提供专业支撑;龙田街道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副主任杨林为了提出问题清单建议,连续一周查阅各地立法案例;与会代表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讨论要点与灵感火花……
会议尾声,坪山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侨工作委员会主任汪济国感慨道:“这场座谈会让我看到了基层人大工作者和代表们对立法事业的赤诚之心。每一条建议都是他们深入调研、反复思考的结晶,更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宝贵财富。”
如今,龙田街道人大工委正紧锣密鼓地梳理汇总这些建议。而这场座谈会留下的,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意见清单,更是基层人大工作者扎根群众、积极履职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民主立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基层工作者与代表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是将群众智慧融入法治建设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