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翟 濯 水金辰 叶 婧 刘 彤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农时不等人!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部署黄淮受灾地区农业保险理赔工作,要求加快保险理赔进度、提升服务质效。
河南印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开启秋粮理赔“绿色通道”,应赔尽赔、快赔早赔;山东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积极指导各地农险承保机构做好防灾救灾、风险减量工作;安徽开展“秋收秋种”新贷续贷增贷行动,只要有保险保单,银行就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帮助规模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秋收更需要抢时效、提质效、多保粮。多地优化创新保险理赔举措,尽最大努力为受灾农户织密保障网。
无人机上岗,让定损更精准——
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永丰街道李楼村的一处玉米田里,当地农业农村局和保险公司组成联合查勘小组,通过采用无人机航拍和人工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评估整体损失。
在河南,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灾情和作物长势,出动无人机565架次,开展5次秋季作物长势监测与灾害解译,形成“旱情—长势—灾情”分级地图,不遗漏合理诉求。
建立绿色通道,让赔付更及时——
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建立秋收理赔绿色通道,简化流程、缩短理赔时间。河南各保险公司对已达成赔偿协议的案件,严格落实十日内足额赔付要求。
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宁虓告诉记者,今年连阴雨造成的损失发生在作物成熟期,需要二次查勘和二次定损。“为此,我们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启动快赔、预赔机制,只需要与农户达成赔付一致意见后,立即启动理赔。”
推行预赔付机制,助力农户尽快恢复生产——
陕西按照“主动、迅速、快赔、宽赔”的原则开展预赔付。截至目前,河南全省秋粮保险已支付赔款13.7亿元,其中预赔款占已支付赔款的75%,理赔进度超70%。
农业保险能帮助农户减轻多少损失?
山东菏泽郓城县玉皇庙镇,种粮大户张五雷承包的1500亩玉米地因秋汛减产20%。但凭借投保的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他已经获得预赔付款8万多元。
张五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保费44元,政府补贴80%,自己只掏8.8元,这次理赔款刚好能弥补秋汛多投入的收获、烘干成本。”
郓城县农业经济发展中心保险业务负责人蔺保太介绍,当地农户大都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每亩保费中,80%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补贴,每亩玉米最高赔付额可达950元,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为受灾农户遮风挡雨,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各地正形成合力、持续加力,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