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与群众一起闯出家乡振兴路

——记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人大代表黄文剑

■ 本报通讯员 吴春玲

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枧岭村,提起云城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黄文剑的名字,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他始终将“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自己履职的座右铭,带领村民闯出一条产业兴、治理优、乡村美的振兴之路。从荒山变“金山”的产业革新,到矛盾纠纷不出村的治理智慧,他用实干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枧岭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2469人的村庄曾经土地撂荒严重,村集体收入归零,村内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背起行囊远走他乡,靠打工维持生计,村庄日渐冷清,逐渐失去了“心跳”与活力。

面对这一困境,黄文剑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多次走访调研,一边走街串巷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一边组织人大代表、村委干部们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与村民代表开会研究讨论发展路子,提交《关于盘活枧岭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建议》。之后借着市、区大力发展南药产业的“东风”,结合对枧岭村土壤、水质和空气等因素的考量,黄文剑又提交《关于集约化发展南药产业的建议》和《关于扶持枧岭村南药种植的建议》,推动成立枧兴南药种植合作社,“三管齐下”,成为产业转型的“开路先锋”。

一连几个月,黄文剑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站人大代表逐户动员,将分散的40余公顷荒地集中承包用来种植橘红、夏冬青等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他还成了当地颂春药业技术员的“跟班”,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一开始村民担心赔本,他就自己率先试种,还请农科专家上门指导。”村民李大叔回忆道。如今,枧岭村的橘红林郁郁葱葱,5公顷百香果棚架下硕果累累,带动村中30余户农户每年增收,曾经的荒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针对本地特色产品销售问题,黄文剑还在云城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建议政府部门能组织一些有关电商直播的学习培训,让更多的“三农人”学懂弄通直播助农的各项程序,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助农,将各镇街把特色农产品推荐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云城、了解云城。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黄文剑始终把化解群众矛盾、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履职重点,做群众矛盾的“解铃人”。他坚持推行“网格化+调解室”工作机制,在村里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岗”,与其他人大代表组成代表小组,主动排查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一次,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争执不下,黄文剑冒着大雨实地丈量土地,查阅历史资料,最终公平划定界限,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从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到为民办事的“代言人”,黄文剑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责任,坚持为民办事。他每月定期入户走访,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记录群众的急难愁盼。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就医难问题,他多次协调卫生院在村里增设义诊点;发现留守儿童教育缺失,便推动成立“四点半课堂”,邀请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功课。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黄文剑以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他坚信,只要始终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就一定能绘就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画卷。而枧岭村的蜕变,正是他作为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缩影。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