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 遇

■ 吴 静 (安徽)

读书,读到一段旧事——那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某天冬夜,天降大雪。王子猷在屋外赏雪,喝酒吟诗,忽而想起远方的朋友戴安道。彼时,他在山阴(今绍兴),戴安道在剡县(今嵊州)。遂披蓑泛舟,茫茫风雪中,王子猷夜行二百里,等到了戴家门口,却转身折回。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魏晋多名士,名士有风骨。没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凶险惨烈,也不似贾宝玉行走白茫茫雪地那般孤寂凄凉,孤傲不羁的王徽之,因率性放浪,多了几分可爱纯真。

想念,未必非要看见。红尘之中,能有一个和自己灵魂相似的人,让自己起兴去找寻,已足够幸运。“不因兴尽回船去,哪得山阴一段奇。” 雪夜访戴,洒脱之意直透千年。试想,若是那个风雪之夜,王子猷一脚踏进戴安道的家中,那会是怎样的一幕呢?“若使过门相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朱子仪一语道破了天机。

古时,交通与通信都不便,想要造访某个人,无法告知或预约,访人不遇,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有诗可证,孟浩然的“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亦诗云:“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不遇,多少有些失望,乘兴而来,正欲抽身返回,可一抬头,春在枝头已十分,主人有满园果树,在光影里,花团锦簇,春意阑珊。

读汪曾祺 《人间草木》,“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仿佛一幅画,浮现在脑海里:院子不大,但花香四溢,花影迷离,老友不在,也并不恼,索性坐在花下,平心静气,看满眼绿肥红瘦的情景。夕阳栖在云际,飞鸟归巢,晚照穿巷而来,安闲中充满禅意,真真是不遇胜有遇。

这世间景致,不计其数,静对一朵花,独酌一杯茶,守一卷诗书,所有这一切风雅美好的际遇,其实都是与另一个自己厮守。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张爱玲笔下的不期而遇,是一种幸福;而不遇,更为人生常态。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这相遇不曾约定;“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这遇见不知归期。渡人易,渡己难,隔山隔水,朝夕不明。幽幽红尘,不必问,不必答,曲终人散,各自离开,你仍是澄澈的光芒,生生世世,照亮生命,浑奥无比。

忆起那年盛夏,去嵊泗岛,为了看日出,一行人半夜起来,徒步十五里,伫立于海边,苦苦等待朝阳喷薄而出,后因天气转阴,终未遇。返回途中,却偶遇一场细雨,惊喜无比,失落疲惫皆遁去,遂感足下生风,阵阵凉意,沁人心脾。

不遇,是禅意幽幽;不遇,是心灵呼应。取舍随心,来去随喜,留白处,余韵不绝,情意绵延。

不遇,也是一种相遇;不遇,实则比遇见更美丽。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