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姚振勇
“请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代表票决的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每一项民生实事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近日,河南省濮阳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
心系民生 政府全力“赴考”
“目前,民生实事进展情况良好,已完成7项,基本完成2项,进展顺利1项。”测评会上,濮阳县委常委、副县长田建引就政府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
2021年初,濮阳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票决产生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濮阳县政府坚持民生实事项目“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层层落实责任,将民生工作摆在全盘工作的突出位置,从资金、用地、环评、立项、审批等项目落地的各个环节着手,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其中,针对实施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县政府积极谋划,采取BOT模式,共完成投资10.45亿元,水厂、调蓄池、加压泵站、出池泵站、泄水涵闸工程已全部完成投用,铺设管线245千米。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启用以来,经过监测,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要求,除黄河滩区外,丹江水实现全域覆盖。
针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濮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工作一线,调研项目进展情况,现场指导协调项目推进。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加强调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也多次专题听取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形成了全县抓项目、促落实、强推进的工作局面。
注重实效 代表认真“阅卷”
一年来,濮阳县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2021年初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动态监督、全程监督。成立4个专题调研组,通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视察、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等方式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跟踪督办,有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濮阳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会议上,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对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在询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指“十件民生实事”关键要害,对存在的问题或疑问进行了深入询问,各分管副县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截了当、实事求是地作出回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双方充分交换意见,达成了推动解决问题的共识。
询问结束后,现场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其中,实施就业创业保障工程、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城乡供水保障工程、继续开展“两癌”“两筛”工作、实施职业教育推进工程、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这7项全获“满意”档次,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认可和肯定。
“濮阳县自2019年开始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经过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制定出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三个阶段和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六个环节。民生实事项目的票决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做好‘后半篇文章’。”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邱国让表示,这次测评中,濮阳县成功把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成果转化为可衡量、可评价的量化测评成绩,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具体行动,更为2022年进一步抓好抓实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和监督测评打下了坚实基础。
“测评结果不仅能带来压力,同时也能提供强劲的动力。”邱国让希望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以此次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为契机,继续抓紧抓实抓好民生实事项目落实,真正解决一批广大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