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张 维
“为百姓服务、为山乡造福”,这是河北省人大代表、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福的铮铮誓言。
刘文福自201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铁门关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体系,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防火、防盗、防汛、疫情防控等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清单,工作中坚持村内重大事务集体决策、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民兵、村民代表、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综合治理新格局。2021年5月换届选举中,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68岁的刘文福老骥伏枥,再次当选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
致富不忘回馈家乡
90年代,刘文福带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买断了一家破产倒闭的乡办铁选厂,靠着诚信经营和科学办矿,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连续十几年纳税超过亿元的福珍全矿业有限公司。富裕之后的刘文福没有忘记家乡群众,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家乡,不仅将担任村干部所得工资全部捐给了村集体,而且一直为村内基础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事业奔波忙碌。
为了加强铁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刘文福多方奔走办手续,千方百计筹资金。2021年7月,铁门关村委会改造工程完工,同时在兴峪沟头道庄和下水窝新建两座便民桥,提升了村容村貌,村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2021年10月,投资382万元的铁门关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竣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保障了铁门关村流域内种植业、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10月,兴峪沟新建村民小广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部完工。
为了给铁门关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文化支撑,刘文福牵头在原有《铁门关村规民约》七章六十条的基础上,制定了《铁门关村社会治理文化十三篇》,共计3560字,以通俗易懂的歌谣形式为铁门关村的乡村振兴建设统一思想。他还计划在2022年着力打造京建线上的红色文化一条街,将铁门关村的红色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响亮。
为了壮大村集体产业,2021年年初,刘文福投资182万元建成长120米,高6米的水泥护坝,避免了河滩地改造而成的8公顷良田被山流冲刷,保持了土地的完整性。在三尖地兴建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前期六个大棚建设完毕,实行立体化经营模式,初步尝试栽植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蔬菜等,努力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并新近投资5万元打深井一口,促进了园区的高产高效。2021年8月,软枣猕猴桃示范园第一年便喜获丰收,2022年预计采摘软枣猕猴桃5000千克,实现收入20余万元,同时可为村民提供幼苗,为铁门关村庭院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倡导传播文明乡风
“绝不利用权利为自己、为家庭、为家族、为亲朋好友捞取一分钱好处;绝不贪图虚名,为个人、为企业捞名气、捞资本;绝不当挂名书记,要一门心思给村子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刘文福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一直严格遵守。
刘文福在生态环境治理、疫情防控、扶贫济困等公益和慈善活动中总是冲锋在前、慷慨解囊,先后捐款捐物达1亿多元。他对老兵、老党员格外关爱,逢年过节必亲自登门嘘寒问暖,并送上慰问品慰问金,怀里揣着的是拳拳爱党爱国之心。在他的以身作则之下,铁门关村连年实现“五无一零”即无黄赌毒邪、无涉黑涉恶案件、无不稳定现象、无刑事案件、无不良影响,零越级信访,全村可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履职尽责一心为民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刘文福从未缺席各级人代会,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座谈交流、学习培训、专题宣讲……总能见到他一头银发却挺拔的身影。
刘文福经常带上笔和本到代表联络站或是选民家中听取他们的意愿和呼声,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记录在本上,回去再细细梳理、深入研究,工工整整写下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后作为建议提交。他还非常较真,提交的建议会一直督促承办单位,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再去反馈给选民。他说,这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对选民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代表身份负责。
近期刘文福又听选民反映,有的村庄由于临近公路、县乡道路,车辆过往频繁,有的司机不自觉地把车上的垃圾扔在道路上,给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压力。经过调研,他据此整理形成了建议,准备在即将召开的河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