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严把三关” 助推人大开好局起好步

■ 钱振华 (江苏)

2022年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第一年。面对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作为、守正创新,通过把好制度关、监督关、代表关,以新姿态迈向新征程。

把制度关

破“履职不严”难题

制度是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人大常委会工作制度是新一届人大履职、代表履责的指南,也是人大工作的工具书。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原有的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升级”。

区人大常委会此前曾对人大常委会工作制度进行过一次系统性汇编,涵盖会议规则、监督决定、代表履职、协同联系、机关建设等七大类42项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有些制度在内容表述上已不合时宜或需要修改完善,要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整理出需要修正的制度,做好制度的废、改、立,确保人大法定职能和基本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规范,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工作规范运行、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3月10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制度修订工作推进会。会上,根据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主任会议对常委会制度修订的有关要求,各委室针对各自领域规章制度梳理情况,对具体修订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意见,并就制度修订工作展开讨论。会后,各委室对照任务分解表,统一思想、分步实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借鉴学习上级人大、兄弟县级人大制度创新成果,全面提升全区人大制度修订水平,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合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再上新水平。

把监督关

破“履职不准”难题

人大执法检查就是法律巡视,是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如何在常规工作中突破创新,让执法检查这把“利剑”更准、更锋利,是新时代人大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3月11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就全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一行先后检查了吴江宾馆周边河道,深入企业、工厂现场察看环境生态整治工作情况,并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听取区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详细汇报。此次执法检查,为了突出检查效果,执法检查组在检查前进行了集中学法,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和检查的重点。在检查过程中,执法检查组对照要点内容,对治理的具体措施、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实等情况逐一进行查问,并在后续的监督整改中探索实践执法检查查出问题“清单制”这一创新举措。

“问题清单”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奔着问题去、针对问题查、追着问题改,真正发挥法律巡视“利剑”效应,使法律法规成为刚性约束。在首次开列“问题清单”的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还同步对执法检查实施细则进行系统修正,从制度上确保“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使人大监督更精准、更聚焦。

把代表关

破“履职不实”难题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大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此,区人大常委会在线下“123+X”代表之家体系建设基础上,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平台也在同步建设,并制定出台了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设置了“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让代表明白做什么、怎么做。

“正面清单”将代表参加各类会议、大会期间审议发言、提出建议、参加小组活动、联系选区、接待选民等指标列为履职项目,并设置一定数量的加分项目,履职“难度系数”越大,奖励赋分也相应越高。“负面清单”通过设置负面约束指标,作为代表量化积分的一票否决项,年度内发生违法违纪等行为受到处罚的,该代表的量化积分评价即为“不合格”。

在制定两份履职清单基础上,还专门设计了一整套积分制度,并结合“智慧人大”平台建设,创新推动“互联网+积分制”代表履职管理模式,通过“智慧人大”平台即时录入,实时更新积分排名,推动代表时刻紧绷“比学赶超”这根弦,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的生机与活力。

保障代表履职,平台只是基础,科学合理地组织引导更为关键。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问题,选准议题、加强策划,组织推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同时,协同推进制度建设,总结提升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将其固化为制度,规范、促进代表履职主题活动更好开展。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