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 佳) “‘十四五’期间,山西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工作将为全省文物系统县以下基层文博单位免费定向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5月17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全国排名第四。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质高,保护任务繁重,安全压力巨大。为有效解决县以下基层文博单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保护利用队伍力量薄弱的难题,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办法,2022年正式启动实施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工作。
文物全科人才是根据基层文物工作实际,面向基层文物工作需求而设计的,经过本科院校正规培养后,能系统掌握考古、文物建筑、博物馆三大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为此,山西省文物局会同省教育厅、山西大学,专门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性、实操性,在4年时间的培养中,2.5年用于理论学习,1.5年侧重于实践教学。毕业生定向就业后,能够承担考古、文物建筑和博物馆三方面工作任务,基本满足基层工作需求。这是一种创新性培养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据介绍,文物全科人才每年面向山西省117个县(市、区)定向招生,根据各县(市、区)编制情况确定招生数量。 文物全科人才毕业后直接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定向就业,入职后直接为事业编制。文物全科人才在校学习期间免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实习费和生活补助,由省财政负担,列入培养院校年度预算予以保障。
2022年,根据工作安排,免费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由山西大学招生。招生计划120人,招生专业为考古学(文物全科),专业方向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每个专业方向60人。招生区域覆盖全省11个市,83个县(市、区)。